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方法分析

作者

罗玉伟

西华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兼具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多重功能,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与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设施。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扩大与技术复杂度提升,工程质量隐患风险也随之增加,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质量检测作为工程质量管控的关键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为工程质量评估与整改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当前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系统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明确各类方法的应用要点,对提升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核心目标与基本要求

1.1 质量检测的核心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精准的检测手段,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质量状况,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标准、施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需验证工程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是否达标,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另一方面要检测工程结构实体的性能与指标,如强度、刚度、抗渗性等,确保结构安全稳定,满足工程长期运行的功能需求,同时为工程质量验收、评优及后期维护提供客观依据。

1.2 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需遵循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与全面性四大基本要求。规范性要求检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开展,检测设备需定期校准,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确保检测流程合法合规;准确性要求检测方法科学合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严谨,避免因操作误差或方法缺陷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及时性要求在工程施工关键节点同步开展检测,如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检测,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并整改;全面性要求检测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从前期原材料进场到中期结构施工,再到后期竣工验收,确保无质量管控盲区。

二、水利水电工程常用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2.1 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原材料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础,常用检测方法需针对不同材料特性选择。对于混凝土用砂石料,主要采用筛分法检测颗粒级配,通过烘干法测定含水率,利用比重瓶法检测表观密度,确保砂石料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水泥检测则围绕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采用胶砂法测定抗压与抗折强度,雷氏夹法检测安定性,贯入阻力法测定凝结时间,避免因水泥质量问题影响混凝土性能;钢筋作为工程核心受力构件,通过拉伸试验检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弯曲试验验证塑性性能,化学成分分析判断材质是否达标,保障钢筋在结构中的承载能力。

2.2 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方法

结构实体检测直接反映水利水电工程核心结构的质量状况,常用方法包括无损检测与局部破损检测。无损检测因不破坏结构完整性,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如超声回弹综合法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通过超声波传播速度与回弹值综合判定混凝土密实度与强度等级;回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强度普查,但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修正检测结果;雷达探测法可用于检测混凝土内部空洞、裂缝及钢筋分布,通过电磁波反射信号分析结构内部缺陷。局部破损检测则在无损检测结果存疑时使用,如钻芯法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直接测定强度,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但会对结构造成轻微损伤,需严格控制检测数量与部位,检测后及时进行修补。

2.3 设备与系统性能检测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类设备与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运行效率,检测方法需结合设备功能特性。对于发电机组,通过空载试验检测定子绕组绝缘电阻与介损,负载试验测定输出功率、电压与频率稳定性,确保机组运行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闸门与启闭机系统检测需关注闸门止水性能,采用渗漏量观测法测定止水效果,同时通过空载与负载运行试验,检测启闭机的起升速度、制动性能及运行平稳性,避免因闸门漏水或启闭故障影响工程调度;输水管道系统则通过水压试验检测管道耐压性与密封性,采用气压试验辅助排查微小渗漏,保障输水过程无跑冒滴漏现象。

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3.1 检测方法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应用中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检测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部分工程未结合检测对象特性与工程实际需求,盲目选用检测方法,如对大体积混凝土强度检测仅采用回弹法,未结合超声法修正,导致检测结果偏差;二是检测技术与设备更新滞后,部分施工单位仍沿用传统检测设备与方法,难以满足复杂工程的检测需求,如对新型复合材料构件的检测缺乏专用设备与技术标准;三是检测数据管理不规范,检测数据记录、存储与分析多采用人工方式,易出现数据丢失、篡改等问题,且数据共享性差,无法为工程质量动态管控提供实时支持。

3.2 检测方法应用的优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需从三方面优化质量检测方法应用:其一,强化检测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建议工程前期结合检测对象(如原材料、结构实体、设备)的特性、工程设计标准及检测目的,制定专项检测方案,明确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必要时通过预检测验证方法可行性;其二,推动检测技术与设备升级,鼓励施工单位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如无人机航拍用于大坝表面裂缝检测、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混凝土强度实时监测,同时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对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三,完善检测数据管理体系,构建数字化检测数据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与云端存储,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呈现检测结果,便于工程各参与方共享数据,为质量管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安全与效益的关键环节,其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质量检测的核心目标与基本要求,梳理原材料、结构实体、设备与系统性能三类常用检测方法,明确各类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要点,并指出当前检测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针对性不足、技术滞后与数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建,郑英,陈芳.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23,49(05):382-385

[2]苏金海.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治淮,2023(0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