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精准把脉让“小”乡镇审出大成效
赵锦
临邑县审计局 山东德州 251500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锁定重点
2023 年该县审计局实施了某乡镇经责审计项目,项目实施中,审计组做实研究型审计,深入研究乡镇特点,将项目审细、审深、审透,取得了较好成果。审计前期,审计组通过调阅乡镇收发文登记簿,初步掌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需要落实的上级重大政策及任务分工情况,在此基础上与该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党建办等重点站所负责人及部分社区书记进行座谈,充分了解工作开展和政策落实情况。一是关注各类资金的申报、审核及项目实施等各环节流程,掌握重点项目概况,为下一步抽查项目做好准备。二是关注制度建设,汇总镇政府出台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各项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实际,能否正常执行,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全方位评估。三是关注所辖村居的基本情况和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尤其针对占地补偿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专项资金投入大的重点村充分剖析。四是关注乡镇对辖区内企业的服务管理和下属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该乡镇管辖企业较多,对辖区内企业的服务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审计中关注对所辖企业的服务管理情况,以及下属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行、收支的合规情况。
二、坚持开拓创新,强化审计全过程管理
(一)聚焦审计重点,找准发力点。审计中聚焦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通过“政策+项目+资金”三管齐下开展审计,对资金使用、项目管理、政策落实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查找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审计事项在政策落实、经济决策、财政财务及内控管理、自然资源保护、改善民生等五大板块进行细化,同时对权力运行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异常情况保持敏感,抽丝剥茧追溯资金流向,深挖问题线索。
(二)关注民生实事,加强走访调研。审计中加强进村入户走访延伸力度,项目共延伸村居 10 个,入户百余户,对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将国家好的政策向老百姓做好宣传。同时,结合信访案件、市民热线台账中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从而发现乡镇相关负责人和村干部在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质量为王,守牢审计生命线。一是对照优秀审计项目标准,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法规审理团队跟踪指导,开展审计项目前置审理,确保审计程序规范、问题逻辑清晰、证据收集充分、法规运用精准、处理建议严谨。二是严格执行三级复核流程,按照主审初步审核、组长复核、法规股审理的程序,压实质量控制责任。加强项目进度监管,每周召开审计组分析会,对重要事项及时报告、集体商议,做到案件移送、审计取证等事项经过集体讨论,不给项目实施留下死角、瑕疵。三是高质量起草审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用词恰当、事实清楚、结论正确,同时做好审计专报撰写工作,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度挖掘问题背景、实质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运用“带入式”思维核查问题。重点项目审计环节,改变以往仅靠翻阅资料来发现项目程序合规性的做法,运用“带入式”思维,在充分研究政策导向、项目目标和各方责任的基础上,围绕“我来落实政策会有什么难点、我来部署项目会有哪些考虑、我来负责工作会有哪些漏洞”,将自己带入到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和被审计对象的角色,统筹考虑人情因素和人性特点,综合研判政策落地、项目实施中必然或可能遇到的情形,进而发现存在的隐患和漏洞,以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法。
(五)数据赋能,启用“双主审”模式。针对该乡镇职责多、资金体量大、涉及民生项目多等特点,审计组落实“双主审”工作思路,依托该局研发的智慧审计大数据平台,实现审计业务和数据筛查深度融合。项目实施中,采用“边分析、边优化、边落实”方式,通过对村两委成员及直系亲属信息、粮食补贴信息、城镇农村低保、占地补偿信息等各类数据关联筛查疑点。现场核查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座谈了解,业务团队和数据分析团队对疑点落实情况深入对接交流,对分析语句进行优化,及时跟进落实疑点线索,提升了发现问题、核实问题的质效。
(六)科学统筹力量,落实“三审协同”机制。本次审计中,该局首次通过“抽调内审机构人员、引入社会审计人才”的方式辅助项目实施。一是充分发挥乡镇内审人员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流程、管理上存在风险点的优势,审计组以实施的审计项目为依托,通过“以审代训”“以帮带传”的方式,指导乡镇内审人员独立实施了 5 个社区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由内审人员进行取证并督促整改,由审计组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把关。二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审计,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审计人才,选择职业操守好,业务素质高的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参与审计。将聘请的社会审计人员统一编入审计组,有效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
(七)采用无人机技术,助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审计加强与自然资源、环保部门的沟通协作,聚焦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生态环境监管情况等审计重点,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黑臭水体等主要问题,通过审计“一张图”作业平台筛选出相关疑点,采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现场审计。
三、务求整改实效,推进完善治理
现场结束后,审计组第一时间跟进整改情况,建立整改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每一个问题盯紧盯实、对账销号,并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解决审计整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做到真改、实改、严改。加大对损害百姓利益和违反廉洁纪律方面的查处力度,项目移送案件 5 起,相关人员被追责并追回资金,同时发挥审计专报作用,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实情、提对策,撰写审计专报 8 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认可,专报中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引起被审计单位以及县农业农村、文旅、自然资源等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下,各单位全面认领问题,逐项梳理剖析原因。
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该乡镇出台完善制度 9 项,提升了自身的履职水平。针对占补平衡项目奖补资金落实不到位和水费征收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自然资源、水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发现问题根源,及时跟进督促,推动奖补资金拨付到位,加快全县水改工作顺利实施。
针对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中在资金拨付、建设程序、后期管护等方面的问题,该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办法》,针对文化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县文旅部门出台《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推动惠民惠农政策落实落地,促进专项资金规范、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守龙.L 市乡镇审计工作机制问题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0.
[2] 郭强华,夏向明.宁波乡镇审计“政府主导型”模式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08,(02):75-77.
[3] 宁静.村级财务乡镇审[J].北京支部生活,199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