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视角下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王宁
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重庆市南岸区 408060
一、引言
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域社会认同与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新闻传媒以其广泛覆盖、快速传播和权威性优势,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推广的重要力量。本文从新闻传媒视角出发,研究其在地方文化挖掘、传播与传承中的作用,旨在探索媒体助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地方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活态传承提供参考。
二、地方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地方文化的概念界定
地方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当地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及人群交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如建筑、器物、服饰、饮食等,还包含无形的精神财富,如语言、民俗、节庆、戏曲、传说与技艺。地方文化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其地域性,即文化内涵与地方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差异性[1]。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地方文化面临同质化、边缘化的风险,但其内在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地方文化不仅是区域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二)地方文化的价值
在历史价值方面,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地方社会演进的记忆,为研究地方历史与民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社会价值层面,地方文化是区域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核心纽带,能够增强人们对故土的情感归属,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从经济价值来看,地方文化与旅游、文创产业结合,能够转化为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双赢。地方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教育与启示功能,它通过民俗、典故和艺术形式传递价值与生活智慧,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闻传媒在地方文化挖掘与传承中的作用
(一)新闻传媒的传播优势
新闻传媒在地方文化的传播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它的信息覆盖面广、受众层次多样,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地方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被认知。无论是传统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如今的互联网新闻平台,都能够以迅捷的方式将地方文化事件、人物和景观传递给公众。新闻传媒具备较强的社会公信力。新闻报道往往被视为客观、权威的信息来源,当新闻传媒介入地方文化传播时,能够为其赋予一定的权威性和价值背书,从而提升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二)新闻传媒在文化挖掘中的功能
新闻传媒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渠道,更是文化的发现者和解读者。新闻报道往往通过深入采访、实地走访,能够发现被忽视或尚未被广泛认知的地方文化资源。例如,许多传统技艺、民间故事或乡村节庆活动,往往因媒体的专题报道而被社会重新关注。新闻传媒通过选题策划和议程设置,可以对地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解读,将零散的文化符号整合成系统性的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文化的价值重估。新闻传媒还承担着监督与舆论引导功能,能够关注地方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如非遗濒危、传统村落消失、文化商业化等问题,并通过报道引发社会讨论与政策回应,推动文化保护与挖掘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新闻传媒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
在文化传承层面,新闻传媒是公共文化记忆的建构者。通过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地方文化能够被记录、存档,并以文字、影像等形式留存,形成可追溯的文化档案,帮助后代理解和继承地方特色。新闻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交流。通过跨区域报道或国际传播,地方文化可以突破地域局限,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互鉴[2]。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了互动式传播,年轻群体能够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其中,使文化传承更具活力与参与感。新闻传媒还是文化创新与再生产的重要推动力。它通过包装与创新呈现,使传统文化以更现代、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方式走入公众视野,从而实现“活态传承”。
四、新闻传媒助力地方文化挖掘与传承的路径(一)结合纪录片、微电影、融媒体报道
纪录片以其真实、客观、细腻的影像语言,能够全面记录地方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生活场景,呈现出文化的独特性与深厚底蕴。例如,一些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不仅记录技艺过程,更讲述背后的人文故事,让观众在感性认知中建立文化认同。微电影凭借时长短、叙事灵活、形式轻巧的特点,更容易与大众的碎片化媒介消费习惯相契合,它可以通过情节化的叙事,将地方文化符号巧妙融入故事情境,增强传播的感染力与亲近感。而融媒体报道突破了单一媒介的限制,将图文、视频、互动、直播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使地方文化的传播更具立体感与参与性。
(二)打造有深度的文化报道和文化品牌
新闻传媒在传播地方文化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的展示与娱乐化消费,而应注重深度挖掘和价值塑造,打造具有长远影响力的文化报道和文化品牌。深度文化报道意味着媒体不仅要对地方文化现象进行记录,还要对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帮助公众形成更为全面的文化认知。例如,一篇关于传统手工艺的报道,不应只展示技艺本身,还应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发展机遇,这样才能提升报道的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3]。与此同时,新闻传媒还应注重文化品牌的塑造,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识别度和传播力的符号。
(三)形成地方文化“挖掘—传播—传承”的链条
新闻传媒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应推动形成完整的“挖掘—传播—传承”链条,实现文化价值的系统化延续。在文化挖掘环节,媒体通过实地采访、田野调研和专题报道,发现和记录地方文化资源,将零散的历史记忆、民间技艺、传统节庆等加以梳理与系统呈现。在传播环节,新闻传媒借助多元化平台和创新形式,将挖掘到的文化内容以图文、视频、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出去,既满足公众的获取需求,又通过互动增强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在传承环节,通过媒体持续报道、教育推广及社会活动引导,使文化不仅停留在信息层面,而是被公众内化为生活实践和价值认同。
五、结论
新闻传媒在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挖掘、创新传播和数字化管理,地方文化能够实现从发现、传播到实践的闭环发展,增强公众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同时,媒体打造深度文化报道和文化品牌,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和社会价值。未来,融合多媒体手段与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许新云.新闻传媒视角下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J].中国报业,2025(9):114-115.
[2]次仁措姆.论新闻报道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记者观察,2023(17):31-33.
[3]周春梅.县域新闻媒体在地方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与策略[J].记者观察,2024(2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