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
陈婷婷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8
引言: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愈加频繁,而翻译成为连接语言和文化的必要媒介,价值显得日益凸显。隐喻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语言元素,不但使语言表现力得到增强,还有利于更好地传递独特的文化和认知模式。英语翻译语言中,隐喻的语言使用十分普遍且类型繁多,对英语翻译语言中隐喻表达的准确解析能够有效保证跨文化交流沟通顺畅,然而,英语翻译语言隐喻翻译困难重重,传统的翻译技巧难以解决译文中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立足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为英语翻译语言隐喻理解与处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思路。深入探索认知语言学视角给英语翻译语言隐喻的译文创作带来的影响,有望提高译文准确率,进而更好地传达原文隐喻意义和背后隐喻文化。
一、识别隐喻的认知类型
合理区分英语的隐喻类型是做好有效翻译的重要前提。翻译者应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方式判定隐喻是结构隐喻、方向隐喻还是实体隐喻[3]。对于结构隐喻,需要清楚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源域是如何被映射到目标域的。例如,“Ideas are buildings”(思想是建筑),这是一个典型的结构隐喻,其源域的建筑结构属性,即存在基础、结构、建造过程等,映射到目标域思维中,则暗示了思维也有基本元素、逻辑结构以及由部分所组成的整体。所以,对此类型的认知联系,应当通过适当的结构隐喻语言进行映射,如汉语中“思想是大厦 。
对于方位隐喻,我们则应抓住其中关系:即空间定位概念和概念化的联系。例如“Happy is up”(快乐是上),处理这种含有方向拟人表达式的译文,要考虑译入语的相对定位的表述与其感情概念的关联问题。例如“He is in high spirits”(他情绪高涨),译为汉语他非常兴奋,其中汉语中的高这个方位词同样也是正性的感情概念的表征,符合方位隐喻的认知模式。
本体隐喻的识别,则我们应感知抽象概念是如何被转变为具体物质对象的,如“Time is a thief”(时间是小偷),这一本体隐喻中,通过赋予抽象名词实践具体的形象、小偷来表现出行为特征。因此,在汉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恪守此类本体隐喻认识的本性,如汉语可译为“时间是个小偷”。
二、考虑文化认知差异
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们的不同认知方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所以翻译者应仔细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认知特点,避免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而导致翻译的偏差。
还有就是动物的比喻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美国英语中,owl(猫头鹰)一词意味着明智,如“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猫头鹰有时候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在翻译有猫头鹰相关习语时必须考虑这类文化差异。若将它直译为“He is as wise as an owl”为“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就可能造成谬解,可以转化为他很聪明或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更为合适的表达。
各种文化中的颜色象征意义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英语中,“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而中文中“嫉妒”通常不用“绿色”来表达,我们往往选择“眼红”这个短语的中文对应形式来代替“吃醋”。因此,当进行翻译时,要顾及接受语的理解并加以适当的翻译,可译为 greenwithenvy→jealoustotensic。
三、保留隐喻的认知框架
在将英语隐喻译为汉语时应尽量保留英语隐喻的认知结构,使汉语译读者能从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与英语读者相同程度的认知方式,以便沟通英语隐喻所蕴含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对于那些具有专门文化特色的英语隐喻,在目的语中找不到直接的对应隐喻,可以使用直译加说明的方式。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某人的掌上明珠),可以直译为某人心目中的苹果,但读者若不懂英美文化,必然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加上注释说明喻指一个人十分喜爱和珍视的或者人或者事物,则隐喻形式与汉语意思依旧能够显现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为使源语言理解模型与目的语理解模型大致相同,可以从其隐喻表达中寻找相符的部分来实现。如英语中的“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和中文隐喻表达一举两得可以采用这一等式直接进行转换,不仅维持了模型对应,也满足了汉语语言习惯。
四、灵活运用翻译方法
英语隐喻的翻译以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切入点,注意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使用不同的翻译方式,如直译、意译与修辞更换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合适的英语翻译方式展开筛选。
直译是直接按照目标语言的规范且没有产生歧义的情况下直接按原句子词与词的搭配、语法结构进行翻译,保留其意象性。比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成语直译为“条条道路通罗马”,不仅保留了喻象性也准确表达了意思。
原文形式不设限再释读方法主要处理原文符号表面字面意义之外的深层意义的解码过程,若原文直译无法精准表达隐喻意义或者引起误会的话,则可采取反译的处理方式。如“A snake in the grass”(草丛中的蛇),意译为“暗中捣鬼的人”,以契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方便读者准确理解隐喻意义。
转换类拟把源语隐喻中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译语隐喻时,采取目的语中同样起作用或有同样意义的隐喻来进行转换的方法。例如,英语中的“He is a shark in the business world”(他在商业世界里是一条鲨鱼),译文中的鲨鱼具有凶狠、贪婪、强烈的竞争之意,在中国商界可把鲨鱼比作狼,译为他在商界是一匹狼,因为在中国商界同样把狼理解成一种凶恶、激烈竞争的喻意。
结束语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语隐喻翻译可以有新的视角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英语隐喻翻译的方法,能让译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英语隐喻的本质以及隐喻认知过程,从而解决翻译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找到英语隐喻的认知类型,考虑到文化认知差异,保护英语隐喻的认知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翻译策略,译者能够提高英语隐喻翻译的准确性及质量,有效地传达原文与译文之间隐喻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桑伟.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5,(08):204-208.
[2] 张 琳. 认知 语 言学 在英 语 翻译 中 的应 用对 策 研究 [J]. 江西 电力 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2023,36(11):136-138.
[3]程鹤,张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隐喻翻译思路创建[J].现代英语,2023,(0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