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杨桂玲

齐河县马集镇人民政府 251105

引言

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属于一项常见性工作,大棚具有良好的保温功效,可以应用于四季,有利于控制季节和温度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蔬菜大棚主要以钢和竹为主要设计材料,通过塑料薄膜,有利于防止温度、湿度等条件持续发生变化,有利于达到蔬菜生长的保温目的,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为发挥大棚蔬菜栽培管理的实际作用,农民需要加强温度、湿度、灌溉、施肥、光照管理,将蔬菜栽培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满足蔬菜栽培管理的实际需求。

一、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大棚蔬菜栽培管理的基本要点,由于大棚温度属于恒温状态,若温度过高,蔬菜容易枯萎,若温度过低,蔬菜难以健康成长。农民加强温度控制管理,关注大棚的保温能力,根据外界温度条件和蔬菜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温度,同时,于一日的不同时间,农民需要随时更改温度条件,以此为蔬菜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1]。根据大棚测试活动发现,大棚墙体尺寸需要被控制为 1-1.3m 左右,横向宽度应该被控制于 8m,长度保持 60m 左右,借助合适的大棚墙体,农民可以杜绝外界环境温度对大棚内部温度的影响,并提升大棚的保温能力。除此之外,农民考虑季节和温度等变化因素,若外界温度较低,农民可以于大棚内部放置火炉和暖风机等设备,有利于科学控制内部环境,并发挥大棚种植温度优势,使蔬菜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2-3]。农民根据不同类型的蔬菜,调节不同的温度,例如,番茄的生长适宜温度为 13-28℃,可承受的最低温度是-1℃、最高温度是 38℃,番茄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 10℃、最高 35℃,最适宜的温度是 28-32‰ ,幼苗期最低温度不得低于 13qC 、不得高于 33℃,否则影响花芽分化,开花期的适宜温度是白天 25qC 、夜间 17℃,结果期的适宜温度是白天 25-28% 、夜间 16-20% ,19-24℃有利于形成番茄红素,低于 15℃或高于 30℃都不利于形成番茄红素。

二、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湿度控制

农民合理控制大棚蔬菜栽植湿度,大棚覆盖材料是塑料,具有较强的保温功能,有利于抵御寒冷空气,但大棚内部需要设置合适的湿度,保证大棚内部空气流通,一方面,有利于为蔬菜栽培设计合理的环境,另一方面,有效放置病虫害,避免蔬菜植株受到不良影响[4]。农民可以借助洒水、通风等措施合理控制大棚湿度,增强良好的空气流通性,为大棚蔬菜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不同蔬菜具有不同的适宜湿度条件,农民根据不同的生长时间和空间需要控制不同的湿度条件,以此保证蔬菜不会出现枯萎、干旱等状况。农民做好湿度控制工作,根据蔬菜的实际生长需求,随时降低湿度或提升湿度。夏季,农民添加大棚通风设施,保持大棚室内湿度,冬季,农民借助喷水方式,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水分。例如,黄瓜生长要求的相对湿度条件为 595% ,茄子生长要求的相对湿度条件为 >80% ,番茄生长要求的相对湿度条件为 60% -95%左右,辣椒生长要求的相对湿度条件为 590% 。

三、大棚蔬菜栽培管理科学灌溉

农民采取科学灌溉方式,科学控制土壤水分,掌握科学灌溉方式,避免引发病虫害问题,控制农业种植损失,为蔬菜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农民合理控制蔬菜生长水分,改善大面积水资源灌溉浪费问题,一方面,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融合节水理念;另一方面,满足蔬菜栽培的水分需求,加强蔬菜种植管理。根据不同的灌溉时间,农民选择合适的灌溉量,根据植物的吸收量和生长速度,严格控制浇水量,有利于控制大棚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加强蔬菜种植管理。农民控制灌溉温度,提升灌溉效率,保持合适的灌溉条件,维持良好的灌溉状态。不同类型的蔬菜对水量存在不同需求,若蔬菜的根系较大,其可以自动从土壤吸收部分水资源,农民可以减少水资源灌溉量,若蔬菜的根系较小,其自动吸水能力较弱,农民需要适当增加水资源灌溉量[5]。例如,藕、菱等蔬菜根系较大,吸水能力较强,其根部需要被完全放入水中;黄瓜、白菜等蔬菜叶片面积较大,消耗水量较大,农民需要增加灌溉水资源量;豆类等蔬菜叶片面积较小,水分蒸腾量较少,抗旱能力较强,农民采取适当灌溉方式,严格控制灌溉量,满足蔬菜对水资源的需求;葱蒜类蔬菜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农民需要增加灌溉量,为蔬菜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胡萝卜、南瓜等蔬菜可以主动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根系较大,可以自动控制水资源蒸腾,农民可以控制灌溉水量。

四、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施肥管理

农民加强施肥管理,为蔬菜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数量,使肥料发挥实际作用。农民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科学开展施肥管理活动,获得良好的种植体验。农民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控制施肥量,避免肥料给蔬菜正常生长带去不良影响。农民增加施肥频次,减少施肥用量,满足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蔬菜对肥料养分的实际需求。农民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做好施肥处理工作,避免肥料对土壤或蔬菜的健康带去不良影响。农民提前制定施肥计划,根据蔬菜的生长时间,为蔬菜提供养分,同时,于施肥后,农民及时浇水,保证肥料完全渗透入土壤内,保证蔬菜可以完全吸收肥料的营养。农民科学选择肥料,蔬菜需要静施加较多的钾肥,种植时,于蔬菜位置添加缓释肥,生长期需要添加尿素或水溶性肥料,易于蔬菜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叶菜类蔬菜可以选择氮肥,水果类蔬菜可以选择高钾肥,基肥选择硫酸钾等长效缓释肥,将尿素、水溶肥料作为追加肥料,施肥时,将肥料置于土壤表面,然后通过深翻措施将其混入土壤,避免肥料无法发挥实际提供养分的重要作用[6]。为保护环境,农民可以利用牲畜粪便作为底肥,控制肥料应用量,提升蔬菜的营养水平。例如,农民种植黄瓜,选择基肥时,应用亩施腐烂讴熟的农家肥 60-100 担,亩施饼肥 50 公斤,亩施尿素 10-12 公斤、过磷酸钙 12-15 公斤、氯化钾 8-10 公斤等措施。选择追加肥料,于苗期或花期,亩追加尿素 6-8公斤;于坐果期,亩追加尿素 8-10 公斤,过磷酸钙 12-15 公斤,氯化钾各 12-15 公斤;于开花结果期,每隔 7-8 天,亩追加尿素 6-8 公斤,过磷酸钙 8-10 公斤,氯化钾 8-10 公斤。

五、大棚蔬菜栽培管理光照控制

农民科学控制大棚蔬菜栽培光照,有效调整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利用为蔬菜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农民综合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蔬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结合具体的天气情况,做出光照调整工作。农民合理设置大棚蔬菜之间的种植距离,一方面,保证营养物质被全部蔬菜吸收,另一方面,保持大棚环境舒适,加快蔬菜成长速度。例如,大葱等蔬菜需要 12-14 小时以上的日照,丝瓜等蔬菜需要 12-14 小时以下的日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民合理设计蔬菜大棚条件,为蔬菜选择合理的生长位置,提升蔬菜营养水平,有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丹.优质大棚蔬菜栽培管理要素浅析[J].河北农业,2021(07):52-53

[2]高振.温室大棚蔬菜高效多茬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20(07):37-38.

[3]杨平.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6):21-22.

[4]乔创明.秋季大棚芹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初探[J].山西农经,2018(10):63.

[5]杨发勇.日光温室大棚蔬菜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3):149+154.

[6]鞠树全,常立勋.无公害大棚蔬菜栽培及管理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