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

姜姗

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 江苏常州 2132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通过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能够实时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1]。近年来,CGM 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但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评估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24 年 3 月~2025 年3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 5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基线 HbA1c 水平及合并症方面比较( P>0.05 ),可比。

纳入标准:年龄 ⩾65 岁;符合 WHO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 7.0% ~10.0% ;病程 ⩾2 年;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或特殊类型糖尿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近 3 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传统指尖血糖监测方法,使用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要求患者每日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及睡前血糖,共 7 个时点。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正确的血糖监测技术以及准时检测血糖。建立血糖监测记录表,护士准确记录每次血糖值及相关情况。护士做好交接班,了解血糖监测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降糖方案,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mmol/L ,餐后血糖 <10.0mmol/L 。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使用硅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传感器植入,选择腹部或上臂外侧作为植入部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传感器植入后连接发射器,与智能手机 APP 实时同步,每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血糖数值。设置个性化血糖目标范围( 3.9~10.0mmol/L ),当血糖超出目标范围时系统自动报警。护理人员每日通过远程监测平台查看患者血糖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波动。传感器每 14 天更换一次,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利用 CGM 数据分析血糖波动模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建议和药物调整方案。每周进行详细分析血糖波动原因,指导患者优化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控制指标: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水平变化。

(2)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

(3)安全性指标:低血糖发生率(血糖 <3.9mmol/L 的次数)、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血糖 <3.0mmol/L 或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事件)。

(4)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疾病影响 4 个维度,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5)治疗依从性:采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估,总分8 分, ⩾6 分为依从性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 HbA1c、FPG、2hPG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x s)

2.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比较

疗后观察组 SDBG、MAGE、CV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指标及其他指标比较

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见表 2。

3 讨论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胰岛功能进行性衰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多重用药等因素,血糖管理复杂性显著增加。动态血糖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血糖监测技术,通过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全面、实时的血糖信息,有助于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3 个月后,HbA1c、FPG、2hPG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 CGM 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过度的血糖波动不仅增加慢性并发症风险,还可能导致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 SDBG、MAGE 等血糖波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 CGM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跌倒、认知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得益于CGM 的低血糖预警功能和连续监测特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CGM 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楠,李媛媛,聂婷婷,梁健健.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个性化干预的效果及对血糖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5,47(5): 786-789.

[2]沈莺,徐朝阳,沈备,周蓓,李悦,潘婷,陈俊,夏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5,33(3): 189-193.

[3]毛雪姣,姜浩.品管圈护理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 2 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5,41(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