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手足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探索

作者

何鑫

金湖县人民医院 211600

引言

手足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复杂创伤修复提供重要手段,但术后血管危象仍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0,血管危象是指术后吻合血管出现血栓与痉挛或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15%,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与手术失败等不良后果。传统护理模式多注重单一技术操作缺乏系统性预防策略,近年来多维度护理干预理念强调从生理与心理及环境等多个层面构建综合护理体系,通过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及个体化管理等措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研究旨在构建手足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 年6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手足显微外科手术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 18-65 岁, ② 行手足显微外科吻合手术治疗, ③ 术前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条件良好,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预期生存期>6 个月。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既往同侧肢体血管手术史, ④ 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中途转院或失访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含 48 例,观察组中男性病例 28 例,女性病例 20 例,年龄范围21-63 岁,平均年龄(42. 5±8.3 )岁,对照组中男性病例26 例,女性病例22 例,年龄范围20-64 岁,平均年龄(43.2±7.9)岁,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准备与生命体征监测及伤口护理与抗凝药物管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①术前评估优化, ② 术中精细化监测, ③ 术后早期预警,④综合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术后 7 天内血管危象发生例数,②对发生血管危象患者的再次手术成功率进行统计,③住院时间,④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ASSH)功能评估量表评价,满分 100 分,⑤满意护理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划分为非常满意与满意及一般与不满意四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 )表达,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指标以例数与百分比表达,组间对比采用χ²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管危象出现3 例(6.25%),对照组出现10 例(20.8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 .267,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病例血管危象发生状况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管再通成功比例为 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3.33%(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12. 3±2. .4)天,短于对照组(15.6±3.2)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功能恢复评分(85. 6±6.8)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76.3±8.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比例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功能恢复状况及护理满意比例对比

3 讨论

手足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传统护理模式在预防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构建的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从术前与术中及术后全程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降低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提高证实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多维度护理干预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能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术前优化评估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状态更注重心理因素对血管功能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减少术前焦虑有助于维持血管稳定性,术中精细化监测体现护理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通过严格控制环境温湿度与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等措施为手术成功创造最佳条件。

术后早期预警机制是多维度护理的核心环节,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仅为6.25%远低于文献报道的平均水平说明早期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培训掌握血管危象的早期征象识别技能,标准化的监测流程确保护理质量的一致性,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漏诊或误诊,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还强调综合康复指导的重要性,通过渐进式功能锻炼与个性化营养支持等措施不仅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更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指导体现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0,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充分证明多维度护理干预的综合效益。通过建立出院随访机制实现护理服务的延续性确保患者在院外也能得到专业指导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的实施促进护理团队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标准化培训与考核机制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该护理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敏锐的观察能力。

4 结语

研究构建的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通过术前评估优化与术中精细化监测及术后早期预警及综合康复指导等措施,显著降低手足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血管再通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功能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模式体现现代护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及人文关怀为手足显微外科护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然而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观察时间有限,多维度护理干预路径的长期效果与成本效益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深入探讨不同护理措施的最佳组合与实施时机,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加完善的循证依据,推动手足显微外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晋辉,张士伟,马天宇. 超级显微外科手术对断指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5,11(05):706-710.

[2]赵丹,薛微. 多维度中医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5,41(15):109-111.

[3]李芳,潘晓彦,刘婷,等. 早期多维度接触临床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5):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