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剧本+智能 AI”赋能下的行浸文旅体验
申惠芹 宋谨云 何雨思 王宏 张晓东
天津传媒学院 天津蓟县 301900
绪论:国家重视文旅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文旅深度融合、文化遗产活态利用。黄崖关长城作为明代长城遗存与世界遗产,有独特军事防御、戍边文化价值,但现以“观光+讲解”为主,游客参与度低、文化感知浅[1]。本研究致力于融原创剧本与 AI 技术,按“文化解码—内容创作—技术赋能—业态延伸”逻辑,破解景区同质化痛点,为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路径,兼具政策契合性与现实意义。
一、黄崖关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旅概况
(一)历史背景:军事与戍边文化载体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蓟州,始建于北齐,明隆庆二年(1568 年)由戚继光主持重修,是蓟镇长城东段核心关隘,有“万里长城缩影”之称。[4]
其历史价值有二:一是军事防御体系完整,“八卦关城”依《周易》布局,城墙、敌台等设施体现明代“因地形、用险制塞”思想;二是戍边文化厚重,戚继光推行“兵民合一”制度,留下空心敌台等遗迹,衍生“烽燧传信”“戍卒家书”等人文记忆。[2]
《四镇三关志》《明史·戚继光传》等文献(如“继光增筑空心敌台,黄崖关台堡相望”)为剧本真实性提供支撑,当地“黄崖夕照”等传说形成“正史+传说”叙事资源。
(二)文旅概况:静态观光局限与同质化痛点
据 2024 年景区报告,黄崖关年接待游客约 80 万人次, 70% 为一日游,日均停留不足 2 小时,文化类消费占比仅 12% ,现存三大问题:
文化呈现单一:以“城墙游览+标牌讲解”为主,未将“戚继光筑城”等转化为可体验内容。
产品同质化:对比慕田峪、金山岭,缺乏差异化 IP,吸引力减弱。
业态延伸不足:周边多传统餐饮民宿,未结合长城文化,二次消费转化率低。参考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其“宋代武侠”沉浸式体验使游客日均停留 4.5 小时,二次消费超 40% ,表明文化遗产需通过“体验式叙事”活化,为黄崖关文旅转型提供方向。[5]
二、原创文旅剧本创作方向和改编思路
(一)创作原则:平衡历史与艺术
原创剧本《边关残卷·将军行》以“历史为骨、创意为魂”,主线设定在明万历元年,围绕“敌军觊觎长城防御图(密卷)”展开,还原戚继光戍边场景;同时虚构“密卷藏筑城技艺”,串联“修敌台”“破烽燧密码”等任务,兼顾真实性与吸引力。[3]
为保历史真实,团队通过三重验证:查《蓟州志》等文献确认细节;走访文旅局、博物馆采集“戍卒家书”等素材;邀天津师大历史教授审核场景与人物设定。
(二)剧情架构:主线与支线协同
采用“1 主线+3 支线”架构,适配不同群体:
在主线中:游客扮“戍边兵卒/驿卒”,穿越八卦关城、空心敌台,融入戚继光筑城典故(如空心敌台任务需依“夯土筑城”技艺找线索)。
在支线中:亲子线“少年戍边官”设“绘地图”“学烽燧信号”;年轻群体“悬疑探案”线需从NPC 对话找商队间谍;文化爱好者“技艺传承”线体验古法拓印、烽火台信号制作,实现“游玩即学习”。
(三)改编思路:动态迭代与场景适配
采用“基础版+限定版”模式避免固化:
季节/节气限定:中秋“戍边夜宴”,游客与 NPC 赏明月、听家书、做军饼;春节“长城守岁”,融入贴春联等民俗,NPC 扮“返乡戍卒”。
场景适配:依黄崖关实景设任务,如水关“护商队渡河”、碑林“破石刻密码”,让行进路线与剧情自然融合。
游客决策:设 2-3 个“选择节点”(如是否信商队首领),不同选择触发不同剧情(解锁隐藏 NPC得专属文创),提升复游率。
三、文旅宣传片与智慧 AI 视频的交融方法
(一)文化数据库构建
为实现 AI 视频与长城文化精准融合,先建“黄崖关长城文化数据库”,含三模块:
视觉素材库:黄崖关长城四季实景照、历史复原图(如明代敌台内部)、剧本 NPC 造型图;
文本素材库:历史文献摘录(如《四镇三关志》相关记载)、剧本台词、戍边文化知识点(如烽燧信号规则);
用户数据:前期调研的游客偏好(如感兴趣历史场景、喜欢的互动形式),为 AI 个性化推荐奠基。
(二)AI 与人工协同的交融路径
围绕“内容生产—传播推广—体验延伸”展开:
AI 生成剧情预告宣传片:依数据库历史素材复原“戚继光召集士兵”等剧情高潮,自动匹配古风BGM 与旁白;人工优化场景细节、台词流畅度。相比传统宣传片,成本降 60% ,更新周期从 1 个月缩至 1 周。
设计 UGC 视频模板:针对抖音、小红书,AI 生成“我是黄崖关守关人”模板,游客上传视频后,AI 自动加古装特效、长城背景、剧情字幕及专属话题标签;并依视频内容推荐文化知识点,实现“传播即科普”。
生成个性化旅游攻略视频:游客输偏好(如亲子游、文化深度游),AI 生成 3 分钟攻略视频,含剧本支线推荐、NPC 互动提示、周边配套及实景地图节点,支持离线下载,解决“现场不知如何参与”问题。
(三)线上线下联动的效果强化闭环以“线上预热—线下体验—线上分享”提升转化:
线上预热:抖音、B 站投 AI 剧情预告片,设“预约体验领 AI 数字头像”活动吸客留资;
线下体验:游客完成剧本任务后,AI 生成“专属数字勋章”(如密卷守护者),可分享至社交平台
线上分享:游客分享带话题的 UGC 视频,AI 识别后发景区文创优惠券(如满 50 减 20),激励二次消费。闭环扩大宣传面,提升游客参与感与复购意愿。
结论
黄崖关长城行浸式文旅创新项目通过“原创剧本+AI 技术”的双轮驱动,既挖掘了长城的军事文化与戍边精神,又通过轻量化技术手段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世界遗产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6]从实践价值来看,项目通过“高校+景区+农户”的联动,既为青年提供了文化创作的实践平台,又通过非遗体验、主题餐饮等业态带动乡村振兴;从理论价值来看,构建的“政策—文化—技术—业态”四维创新框架,为文旅深度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7]未来,可进一步优化 AI 技术的应用场景(如VR 实景融合),并结合游客反馈迭代剧本内容,推动项目从“试点”走向“常态化”,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长期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J].中国集体经济,2022,(05):6-7.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Z].2025.
[3] 谭纶,戚继光。四镇三关志[M].明万历四年刻本.
[4] 张廷玉。明史·戚继光传[M].中华书局,1974:5612-5615.
[5] 李慧。沉浸式文旅项目的运营模式研究——以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为例[J].旅游纵览,2024(3):45-48.
[6] 王健.AI 技术在文旅宣传中的应用路径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12):189-192.
[7] 黄崖关长城景区管理处。黄崖关长城 2024 年游客接待报告[R].2025.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51365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