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经营模式的经济学解析:传统零售业的变革与启示
马帅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在中国实体零售业面临电商冲击、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以下简称”胖东来”)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24 年,胖东来实现销售额 169.64 亿元,同比增长 28.3% ,净利润 8.09亿元,员工平均月收入超 9000 元,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 130% 。更令人称奇的是,其全年人员流失率仅为 2.01%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胖东来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成为一种行业现象。近年来,永辉、步步高、物美等大型连锁超市纷纷尝试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胖改店”调改,短期内虽取得销售额暴涨 5-10 倍的成效,但长期效果仍待观察。胖东来模式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其经济学逻辑何在?为何其他企业难以复制?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视角解析胖东来经营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创新价值。
一、胖东来经营模式的经济学理论创新
胖东来的实践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多重挑战,其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资本测量与信任经济机制
胖东来将“自由与爱”等价值观和“高薪酬高福利、无限期退换货”等实践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制度安排如何测量及其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信任、提升品牌声誉等途径影响企业绩效,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传统经济学难以量化的“信任资本”,在胖东来的模式中得到了精准体现和实践。胖东来通过“公开成本与毛利率”等数据透明化实践构建消费者信任,同时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溯源中的应用增强了信息可信度。这种透明化经营倒逼内部运营效率提升,并对外构建起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信任壁垒。研究表明,胖东来的信任资本转化率(指单位信任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行业平均水平的 3-5 倍。
(二)良知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胖东来的“透明定价”等“反直觉”操作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科学机制。道德情感(如公平感、信任感)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和员工行为,是良知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胖东来的实践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信号传递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公开成本结构、无条件退货等策略,胖东来向消费者传递了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的信号,从而获得了定价能力和品牌溢价。数据显示,胖东来的客户复购率超过 90% ,客单价达 168 元,证明消费者愿为情感体验支付溢价。
(三)规模悖论与区域深耕经济学
胖东来“不主动扩张”战略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挑战了传统零售业的规模经济理论。其区域深耕战略体现了“密度优先于广度”的布局原则,以许昌为圆心、150 公里半径内加密网点、300 公里半径内布局战略支点,500 公里半径内试点输出管理模式。这种战略保障了供应链效率与品牌认知的统一性,创造了惊人的“单位价值密度”。
胖东来与传统零售企业的战略对比

二、胖东来模式的实践架构与创新
胖东来的成功不仅在于理论创新,更在于其将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经营的综合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商品力创新:极致选品与自有品牌打造
胖东来的商品力首先体现在对商品品质的严格把控上。其通过严苛甄选产品,构建了一个高度精准的产品体系。胖东来不断剔除大量“白牌”商品,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极为严格,力求将价格压到更低,许多产品甚至打出了“成本价出售”的标签。在自有品牌开发方面,胖东来已拥有 100 多个 SKU,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达 30% ,总销售额达 11 亿元,其中四个单品销售过亿。DL 精酿啤酒年销甚至达5 亿元。胖东来计划未来三年将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提升至 50%以上。
胖东来自有品牌 DL 系列以“品质普惠”为核心,构建了商品体系:
基础款:对标行业 TOP3 品质但价格低 20% ,如 DL 洗衣液、食用油等高频刚需品;
顶级款:聚焦稀缺性高端农产品,如 24 小时限时空运的香格里拉松茸、有机蔬菜礼篮。
这种商品策略使胖东来在保持品质的同时,实现了价格竞争优势,形成了独特的“高质价比”模式。
(二)人本主义创新:高福利与人高效能的融合
胖东来最具革命性的创新在于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员工最低工资 7000 元,远高于行业 2000元的平均水平。此外,员工还享受每周双休、40 天带薪年假、10 天不开心假等福利。这种高福利政策看似增加了成本,实则创造了极高的人效。2024 年,胖东来员工平均月收入超 9000 元,较许昌当地平均水平高出 130% ,但其人效领跑全国,坪效达行业均值 3 倍以上。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人力资源模式挑战了传统零售业”低工资成本”的竞争逻辑。
胖东来的激励机制也别具特色:设立 5000~8000 元的“委屈奖”,补偿员工因顾客刁难产生的负面情绪; 30% 净利润用于员工分红,店长年收入可达百万级;清洁工可晋升至“五星服务师”,薪资翻5 倍。这种制度设计将员工利益与企业绩效紧密挂钩,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内在动机。
(三)数字化转型:有温度的科技应用
胖东来的数字化并非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数字化”。其将区块链溯源、大数据选品等技术,转化为顾客可感知的“放心”和“便捷”。
在供应链方面,胖东来投资 15 亿元建设产业物流园,实现“田间-中央厨房-门店”72 小时直达,损耗率控制在 0.8% (行业平均 3.5% )。智能补货系统使库存周转天数仅 15 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胖东来还通过“预售制与零库存周转”的供应链革命,实现“生鲜产品日清日结”。这种高效供应链管理不仅降低了损耗,还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增强了消费者信任。
胖东来经营模式的多维创新体系

三、胖东来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尽管面临挑战,胖东来模式仍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对零售业转型的启示
胖东来模式为零售业转型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中国零售业人均效能(2.3 万美元/年)仅为美国(6.8万美元)的 1/3,主因是低价劳动力导致的消极服务。胖东来证明,将员工成本从“费用”重构为“投资”,可激活人效红利。
胖东来的实践还表明,零售业的竞争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透明定价、过度售后将信任转化为品牌溢价,其 0.06% 的投诉率(行业平均 0.3% ),成为降低交易成本的利器。这种信任经济的构建,为零售业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路径。
(二)对商业文明演进的意义
胖东来的实践超越了商业本身,对商业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在 ESG 成为全球商业准则的今天,胖东来用 95% 利润分配、周二闭店陪家人的实践,证明社会责任与商业成功并非零和博弈。
胖东来的成功也表明,商业向善具有可行性。其模式挑战了“企业唯一责任是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观点,证明了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是可能且可持续的。这种实践对于构建更加包容、可持续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启示
胖东来模式对经济学理论和发展实践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挑战了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胖东来的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可能被严重低估,高福利不是成本负担,而是高效投资。
二是拓展了信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胖东来的成功表明,信任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本,也是一种可测量、可管理的经济资源,信任投资可以带来直接经济回报。
三是重新定义了企业边界。胖东来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企业边界,实现了”自营+平台”的协同发展。这种模式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边界理论提供了新案例。
胖东来经营模式是中国零售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创新实践。其通过构建“高信任-高福利-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打破了传统零售业的低水平竞争陷阱,实现了员工、顾客和企业的多方共赢。胖东来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人力资本从成本要素转化为价值创造主体,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重构了零售业的价值创造模式。
尽管胖东来模式因其特定条件和路径依赖而难以完全复制,但其在制度创新、分配机制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为中国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胖东来的实践表明,商业的本质不是压榨,而是共赢;不是狼性,而是人性。这种以人为本、信任驱动的商业模式,代表了未来商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
胖东来的成功也启示我们,经济学研究需要更多关注道德情感、信任资本和制度创新等软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破解传统增长困境的关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量化分析胖东来模式中各要素的贡献度,探索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条件,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管理启示。
作者简介:马帅(1986.07—)男,汉族,山东临朐,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生讲师,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