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的农户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简意绪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湖北孝感 432100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生产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促进农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刻不容缓。但技术推广实践证明,即使是具有显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技术在采纳率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主体分化。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决策中的直接参与主体,技术采纳行为的产生是个体理性选择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成本收益权衡,风险偏好对决策产生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文化传统、邻里的示范效应起作用。系统梳理上述多维影响因素对于建立精准化的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农户采纳农业绿色技术的因素

(一)农户自身特征因素

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经验等自身特征对农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显著(见表 1)。

表 1

由表 1 可见,青年农户对于农业绿色技术采用率较高,其思想开放程度较大,对于新事物、新技术容易接受。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其采纳率更高,是由于文化水平高使得其学习理解能力更强,更能掌握绿色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1]。且务农经验和采纳率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有较少经验的年轻农户倾向于尝试新技术,有较多经验的老年农户由于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对新技术产生了抵触心理。

(二)外部环境因素

政策支持力度、市场环境和技术推广服务这几个外部环境因素也同样会显着地影响农户的采纳行为。政府农业绿色技术推广补贴政策可以降低农民技术应用成本和采纳积极性;绿色农产品高附加值、稳定销路等有利市场环境将推动农民积极采用绿色技术生产;专业及时的技术推广服务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在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农民对于技术的信任度与依赖性。

二、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推动农户采纳有效策略

(一)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激发农户采纳意愿

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效果直接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作为技术应用主体——农户的采用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而差异化补贴机制的建立是为了通过精准化的政策设计来解决农户采纳动力缺失的窘境,具体而言,需要构建农户分类评估体系,根据经营规模,种植类型和经济状况多维度指标将农户分为小型自给型,适度规模经营型和专业合作社型不同类型的农户。为小型自给型农户设计了以农资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为主要内容的普惠性政策来降低农户技术应用成本;对于适度规模经营型农户实行以技术应用效果为导向的绩效补贴方式,例如根据绿色技术推行后化肥和农药减量的比例进行阶梯式奖励等;针对专业合作社型农户建立专门的绿色发展基金扶持他们进行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链延伸[2]。

再者,要建立动态补贴调整机制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户的技术应用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考虑市场价格的波动和政策目标的改变,每年动态优化补贴标准和范围。同时,搭建线上申报与审核平台,简化补贴申领流程,通过“农户线上提交申请—村级初审—县级复核—资金直达账户”的模式,提升补贴发放效率,有效激发农民采用农业绿色技术内生动力。

(二)构建专业化服务网络,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农业绿色技术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对于农户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而建设专业化服务网络则是促进技术落地效能发挥的重点途径。以县为单元整合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技术资源形成区域性农业绿色技术服务联盟。在联盟的内部结构中,农业科研院所主要负责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活动,而高等教育机构则主要负责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的指导,企业则更多地专注于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在乡村级别建立了技术服务站点,并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才,以便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现场指导。

同时,研发了农业绿色技术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了技术知识库,在线诊断和远程指导功能模块的整合,农民可以在手机 APP 上上传作物生长照片、土壤检测数据和其他资料,该平台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快速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建立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农民可以在线上对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打分,并将打分结果和服务人员表现联系起来,迫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还组织了跨区域的技术交流,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进行专题演讲,并组织农民深入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考察,开阔了农民技术应用的眼界,提高了农民在农业绿色技术操作和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强直观实践体验

标准化示范基地是农业绿色技术实体展示的窗口,可使农民以直观体验提升科技感知和信任度。选择生态条件好、交通方便、农民参与热情高等地区,根据不同农业类型建设水稻绿色栽培,果蔬有机种植和畜禽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建设,综合运用节水灌溉、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等先进技术进行种植养殖至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绿色化[3]。

同时,引入物联网技术将环境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到基地,对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指标进行实时采集,并且通过基地展示大屏和线上平台对农民进行展示,使农民能够直观地了解整个技术应用过程和数据变化情况。定期举办现场观摩活动、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并设置互动体验环节等,使农民亲身参与到绿色技术的实践操作中。建立示范基地和周边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和劳务参与方式激励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并共享技术应用经济效益,以实际案例和利益驱动为手段,提高农民对农业绿色技术认同程度,促进农民积极采用和运用。

三、结语

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与农户采纳行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是由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背后隐含着错综复杂的经济理性和社会逻辑。以建设差异化补贴机制,专业化服务网络和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战略,既是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落地发展的现实途径,也是重塑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探索,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信科,李晓霞.产业组织嵌入视角下农户绿色农业技术行为响应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25,41(04):133-141.

[2]杨泽赟.资本禀赋、农户认知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D].兰州财经大学,2024.

[3]祝鑫锋.信息干预、风险认知与农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D].河南农业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