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马娟娟
南昌高新区第十六幼儿园 331700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人们对于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便产生了,“托幼一体化”能够有效地减轻家庭育儿的压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入研究“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路径,对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价值分析
(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2-6 岁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托幼一体化”教育机构中,能够为幼儿提供合理科学的膳食搭配、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专业的、适合的体育锻炼设施。如某“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为幼儿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保证幼儿每日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如追逐、操练等,使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良好的发展[1]。
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不一样,“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下,从托班开始就培养幼儿观察、感知、记忆等基本能力,为后面的幼儿认知打好基础,托班老师会进行简单的图片观察、摸不同的物品等活动让幼儿去认识世界,3-6 岁的幼儿到幼儿园后,基于前面托班的基础,能够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数学运算、语言表达等认知学习。
幼儿在2-3 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会出现分离焦虑等情绪,在“托幼一体化”环境中,教师会温柔陪伴、建立日常仪式等方式,帮助幼儿缓解焦虑,建立安全感。3-6 岁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通过角色游戏、集体活动等学会合作、竞争,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二)对家庭的价值
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父母工作忙碌,“托幼一体化”模式给家庭提供了一站式幼儿看护服务,家庭育儿压力得以缓解,家长不必在不同机构间接送幼儿,省时省力,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事务,专业的“托幼一体化”教育团队可向家长给予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指引,比如在家长课堂里,教师给家长讲述幼儿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以及家庭教育办法,从而助力家长提升育儿水平。
(三)对社会的价值
把托育跟幼儿园教育整合起来,填补了2-3 岁幼儿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里的空白,学前教育阶段衔接得更紧密,形成完整的0-6 岁学前教育体系,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就更高。好的托幼服务是落实人口政策的重要基础,优质“托幼一体化”服务可以解除育龄家庭的后顾之忧,促使更多家庭去生育,对于优化人口结构,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益。
二、“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某城市“托幼一体化”幼儿园试点为例,该幼儿园位于某大型社区内,周边居民大多为双职工家庭,对于托育、幼儿教育的需求迫切,幼儿园开设3 个托班,6 个幼儿园小、中、大班,园内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专业素质较高,具备丰富的托幼教育经验[2]。
(二)课程设计实践
幼儿园根据2-6 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主题融合课程。如“我的身体”,托班幼儿通过摸一摸自己的五官、四肢,说一说自己的五官、四肢;小班幼儿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作用,做简单的运动锻炼身体;中大班幼儿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等知识,知道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重要作用。主题融合课程使不同年龄段幼儿由直观感受、简单认识上升到理解,保持教育的连续性。该幼儿园重视游戏在“托幼一体化”教育中的作用,托班设立感统游戏区,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大肌肉和精细动作,小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扮演家庭成员、超市购物等,提升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中大班幼儿开展智力游戏、合作游戏,拼图比赛、团队接力等,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精神,游戏化课程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三)师资培养实践
幼儿园定时组织托班和幼儿园教师一同参加培训,内容涉及幼儿心理学,托育护理知识,游戏设计等,譬如邀请专家举办“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培训,让教师知晓不同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专业融合培训有益于教师冲破思维限制,优化综合教育能力,园方推行师徒结对交流,老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老教师经验较为丰富,擅长托班幼儿护理,情绪安抚等,新教师常常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更新的意识,擅长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更新等方面,通过师徒交流,做到教师队伍新老融合,共同进步。
(四)家园共育实践
该幼儿园设立专门的家园联系平台,微信群、APP 等。教师每日通过平台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状况,饮食、睡眠、课堂表现等细节;家长也可随时向教师询问育儿问题,加强了家园交流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定时举办家园互动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等,在亲子运动会上,托班,幼儿园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同家长一同参与趣味比赛,加深亲子感情,也使家长知晓幼儿在园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开放日活动里,家长踏入课堂,亲自体会幼儿的学习进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从而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领悟和支撑。比如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里,幼儿园开展“创意手工”课程展示,托班的孩子们跟着老师学着用简单的粘贴、涂色等方法做小动物卡片;小班的小朋友尝试用废旧材料做小玩具;而中大班的孩子们则在做更复杂的立体手工。家长们看着孩子们在手工课上聚精会神的样子和丰富的想象,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越来越认可,也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3]。
三、优化“托幼一体化”实践路径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课程衔接机制
一是建立幼儿发展档案。给每个孩子建立详细的发展档案,记录幼儿在托班和幼儿园阶段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老师通过档案可以提前掌握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课程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过渡。二是开展个性化辅导。对于课程衔接时出现的个别差异,幼儿园要安排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比如,对于语言表达发展较慢的幼儿,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幼儿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要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园要制订平衡的师资培育方案,让托班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专业发展机会,像定期安排托班教师去参加幼儿教育方面的理论培训,安排幼儿园教师去学习托育护理知识,这样可以让教师具备全方位的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托幼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要鼓励托班老师同幼儿园老师开展跨班协作,可定时举行教学研讨活动,托班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一起商讨幼儿教育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及案例,通过协作,教师间可增进对彼此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学协作的效能,改善教育品质。
(三)深化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园要定时举行家长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育儿讲座,亲子阅读活动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托幼一体化”教育理念和幼儿成长规则,譬如,邀请教育专家给家长讲述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性及教育手段,助力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增强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家园联系平台以及亲子活动之外,幼儿园可以开拓更多家园共育渠道,创建起家长志愿者队伍,邀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平日事务管理及教务活动当中,而且展开线上家长课堂,分享幼儿教育实例和经验,增进家长相互交流学习,利用这些不同渠道来加深彼此间的互动协作,营造出教育的合力效果。
四、结语
“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家庭的科学育儿、对于国家的人口政策的落实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完善,相信“托幼一体化”模式会为我国学前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为我国幼儿成长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丽媛,张雅玲.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5,(08):88-94.
[2]黄影华.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校”“园”共建幼儿保育课程的实践[J].广西教育,2025,(20):105-109.
[3]龚志毅.“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托育服务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提升路径[J].贵州教育,2025,(07):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