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研究

作者

刘东旭

沈阳欣荣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211321199505251091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防水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贯穿于材料研发、施工工艺优化等各个环节。在设计阶段进行合理的防水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渗漏;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防水效果;在选材方面,采用高性能防水材料,为防水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防水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对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住宅建筑工程渗漏危害

首先,渗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的损坏,当水分渗透进入建筑物的墙体、地板或屋顶,长时间的积聚可能引起木材腐烂、混凝土龟裂以及金属零件锈蚀等现象。这不仅会削弱建筑物的整体强度,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其次,渗漏问题也会给室内环境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湿气的滋生会促使霉菌和细菌的繁殖,进而引发室内空气污染和健康问题。据研究统计,室内湿度过高与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反应以及皮肤病等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因此渗漏问题在健康方面的危害不容忽视。再次,渗漏问题会缩短房屋的使用寿命。水分侵蚀会导致建筑材料老化、腐朽,从而大幅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给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带来隐患。此外,渗漏问题还会增加维修成本。一旦出现渗漏问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修,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可能影响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同时,渗漏问题也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价值。潮湿、发霉等问题不仅影响居住者的健康,还会降低建筑的美观度,影响建筑物的市场价值。

2 住宅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2.1 门窗防水施工技术

门窗渗漏问题主要是和所使用材料的特性有密切关系。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防水特性突出的铝合金和塑钢,严格控制门窗加工中的各种参数。例如,在制造铝合金门窗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精确地控制框架与扇的连接量,通常在 8 至 15mm 之间,并采用发泡剂来填补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以确保填充的密度,避免出现空鼓的情况。另外,增强门窗防水性能还需优质安装。施工人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分析,清楚门窗的大小,形状以及打开方向,以免出现任何破损或者变形的情况。在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用密封防水材料细致地处理门框和墙体连接部位。具体来讲,第一,处理窗框和墙体间隙。当前此部位常用的防水密封材料为发泡剂、水泥砂浆等,通过对间隙进行充填,可以保证充填后间隙致密,没有空鼓现象。第二,密封处理窗扇和窗框的缝隙。施工人员在处理窗扇、窗框缝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门窗具体材料及打开方式,选用弹性好、耐候性强的密封条。安装完成后应保证窗扇处于闭合状态时窗框能与窗框紧密配合以有效避免雨水的渗入。第三,开设排水孔。门窗框的底部要有排水孔将框中雨水及时排走。根据门窗尺寸合理设置排水孔个数,科学布置,有利于水分顺利流出。

2.2 卫生间防水施工技术

卫生间渗漏治理以管道节点修复和重做防水层为主,并兼顾排水优化。若管道根部渗漏,需要凿除周边 50mm 宽的地砖和水泥砂浆层,清理基层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安装如遇水膨胀止水环,再用 C20 细石混凝土封堵,还要在管道根部增设 200mm 宽防水附加层以确保密封严实。如果地面防水层失效,要将原有防水层彻底铲除至坚实基层并重新处理基层,保证平整度误差 ≤3mm 、含水率 <9%c 。还要采用“一布两涂”工艺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重点加强地漏、墙角等部位,使涂层总厚度≥1.5mmc 。当地面因排水坡度不足而积水时,可通过地面局部垫高或重新铺贴地砖来调整坡度,让水流向地漏。以上措施实施完成后要进行 48h 闭水试验,确保楼下对应位置无渗漏痕迹后才能进行装饰面层施工。

2.3 外墙防水施工技术

2.3.1 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是外墙防水施工基础环节。基层需达到平整、清洁、无油污的技术标准,表面平整度误差需控制在 3mm 以内。孔洞修补需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层与基层粘结强度需通过拉拔试验验证。基层含水率检测需在施工前24 小时内完成,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测定,确保含水率 58‰ 外墙外保温系统需设置分隔缝,缝内填充弹性闭孔材料,缝间距按基层材料热胀冷缩系数计算确定。基层处理完成后需进行淋水试验,持续 2 小时观察是否存在渗漏点,对渗漏区域需进行二次修补。

2.3.2 细部节点密封处理

细部节点密封需采用多道密封构造。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嵌填需分三次进行,首次填充背衬材料,二次嵌填密封胶至 2/3 高度,第三次在胶体半固化状态下填满缝隙。穿墙螺栓孔需采用钻孔扩孔工艺,孔径扩大至 20mm ,孔内填充膨胀水泥砂浆并抹成凹面。空调板根部需设置倒置式防水层,先涂刷柔性涂料后铺设卷材,防水层延伸至板面 150mm 。变形缝部位需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止水带宽度与缝宽匹配,接头处采用双面焊接。密封处理完成后需进行雨淋试验,模拟极端降雨条件观察密封效果,对渗漏部位重新嵌填并复验。

2.4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2.4.1 沥青卷材防水

防水层需要重视表面的清洁,将各类附着物或者其他物质彻底清除干净,保证表面平整、清洁,同时,也要关注材料的合理剪裁。施工期间,需要严格查验防水层,保证找平层施工质量,确保水平构造筋抗拉及承载性能,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保证施工效果,施工人员可挑选底层沥青或者环氧改性沥青,进行防水层和找平层相关施工。此外,要保证铺筑屋面平整度满足规定要求,合理设计基层厚度,优化结构安全性。卷材铺设期间,技术人员可借助工具促使卷材表面更为平整,利用压实、铺卷等操作保证屋面平整。对于卷材的种类,也要严格筛选,同时科学设置搭接宽度,防止因搭接宽度不合理引发防水效果差等问题。

2.4.2 分隔缝设置

这一类技术通常是以防止屋面基层和防水层间涉及缝隙问题为目的,充分发挥技术有效性,能够更好地保证防水施工的整体效果。设置分隔缝期间,要关注的因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要关注防水层以及分隔缝的间距;其二,要关注分隔缝宽,通过合理的设计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保证分隔缝的施工效果。具体而言,具体施工期间,一般会将分隔缝宽规划在 3cm 左右,规划过程中,倘若宽度没有满足要求,例如宽度不足,会致使基层和防水层间难以有效贴合,从而对防水质量造成影响。倘若宽度太大,会致使屋面基层涉及收缩等问题,也会导致防水质量降低。

结语

防水施工技术是住宅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有直接影响。防水施工质量不佳易使建筑物出现渗漏问题,既损害建筑结构、缩短建筑寿命,又影响室内环境,还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实际工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技术创新、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以确保发挥防水施工技术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开.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渗漏原因及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4):24,26.

[2]段鸿斌.基于建筑防渗漏施工的新技术以及新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13):81-82.

[3]秦菲菲.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