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周俊颖
敦化市贤儒镇学校 吉林敦化 133717
尽管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握好单元整体目标与各课时目标的关系;同时,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落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
1.1 主题统领原则:锚定核心素养目标
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需符合课程标准主题范畴,且具有探究价值与语言生成空间。设计时需注意:一是主题需覆盖多维度语言知识与技能,如“健康生活”主题可整合饮食词汇、情态动词(should/must)、健康咨询对话、健康报告写作;二是主题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如七年级可选择“家庭生活”“校园活动”,九年级可拓展“社会热点”“文化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三是主题需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如“文化交流”主题需设定“了解中外节日差异(文化意识)”“用英语介绍传统节日(语言能力)”“辩证看待文化差异(思维品质)”等目标。
1.2 任务驱动原则:构建递进式任务链
任务设计需遵循“从易到难、从输入到输出”的逻辑,形成递进式任务链。基础层任务聚焦“语言输入”,如词汇认读、语篇理解(如“阅读职业相关短文,提取关键信息”);进阶层任务侧重“语言内化”,如句型操练、小组讨论(如“用begoingto 句型讨论未来职业计划”);拓展层任务强调“语言输出”,如项目式创作、展示交流(如“制作职业规划海报并进行班级展示” ) 任务链需确保每个任务均围绕主题展开,且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奠定基础。
1.3 学情适配原则:兼顾学生认知差异
初中学生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如七年级学生词汇量差异可达 300-500 词),大单元教学需通过“分层任务”“弹性评价”适配学情。例如,在“旅行”主题写作任务中,基础层学生可“用 5-8 句话描述一次旅行经历”,进阶层学生可“添加细节描写(如天气、心情)”,拓展层学生可“对比两次旅行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评价时采用“基础分+加分项”,基础分关注核心知识掌握,加分项鼓励创新表达,确保不同水平学生均能获得成就感。
2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2.1 主题整合:重构单元教学内容
(2)教材内容重组:打破教材原有单课顺序,按主题逻辑重构教学内容。以“Couldyoupleasecleanyourroom?”为例,传统教学按“对话 1—对话 2—阅读—写作”顺序开展,大单元教学可围绕“家庭责任”主题,重构为“感知家庭责任(对话 1:请求与帮助)—理解家庭责任(阅读:不同国家青少年家庭任务)—践行家庭责任(写作:制定家庭任务清单)—拓展家庭责任(项目:设计‘家庭责任’宣传海报)”,形成“感知—理解—实践—拓展”的内容链条。
(2)跨学科内容融合: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丰富单元内涵,提升语言学习的综合性。例如,“环境保护”主题单元可融入科学学科的“生态系统”知识(用英语描述生态链)、美术学科的“海报设计”(制作环保海报)、数学学科的“数据统计”(调查班级同学环保行为并制作图表),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深化语言运用。
2.2 任务设计:打造情境化实践活动
(1)真实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情境,让语言学习贴近实际。例如,“购物”主题单元创设“校园义卖”情境,学生分组扮演“卖家”“买家”“收银员”,用英语完成“询问价格—讨价还价—付款”等对话;“饮食健康”主题单元创设“健康餐厅”情境,学生设计英文菜单、撰写餐厅推荐语、模拟点餐对话,在情境中掌握饮食词汇与相关句型。
(2)项目式任务实施:以长期项目为驱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文化传承”主题单元设计“中外传统节日对比”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中国节日与一个外国节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能力)、制作 PPT(写作能力)、班级展示(口语能力)、撰写对比报告(综合语言运用),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周期为 2 周,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查找方法、PPT 制作指导等支持,确保学生顺利完成。
2.3 教学方法:融合多元互动模式
(1)合作学习深化:设计需小组协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例如,“旅行规划”主题单元中,小组需共同完成“制定 3 天旅行计划”任务:成员分工为“路线规划员”(用英语查询景点信息)、“住宿预订员”(模拟电话预订酒店)、“预算管理员”(计算旅行费用并制作英文预算表)、“行程讲解员”(介绍旅行计划),通过分工协作提升语言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
(2)差异化指导实施:针对不同水平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故事创编”任务中,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故事框架模板”(开头:Onceuponatime...中间:Oneday...结尾:Finally...),为中等水平学生提供“关键词提示”(如 magic,adventure,friend),为高水平学生提供“创意要求”(如加入反转情节),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在自身水平基础上完成任务。
2.4 评价优化:构建多元反馈体系
(1)过程性评价为主:通过“学习档案袋”“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档案袋收录学生的课堂作业、项目成果、反思日志(如“我在制作环保海报时遇到的困难是...解决方法是...”);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参与度”“语言表达”“合作表现”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如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次数、英文表达准确性。
(2)多元主体参与: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学生自评采用“星级评价表”,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努力程度”三个方面给自己打分;学生互评在项目展示后进行,用“优点+建议”形式评价同伴(如“你的海报设计很精美,建议增加更多英文环保标语”);家长评价通过“家庭语言实践反馈表”,记录学生在家中用英语交流的情况(如“是否用英语描述当天的家庭任务”)。
3 结束语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整合、任务驱动、多元评价,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实践中,教师需注意:避免主题整合流于形式(如仅简单组合文本)、任务设计脱离学生水平(如难度过高导致学生无法完成);需持续提升自身主题挖掘、跨学科整合能力,确保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引入 AI 辅助教学(如智能口语测评)、虚拟现实(VR)创设沉浸式语言情境,进一步提升大单元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助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洁.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 [J]. 中学生英语, 2025, (20): 161-162.
[2]刘瑞成,周加娟. 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智力, 2025, (14): 44-47.
[3]王俊丽. 初中英语课堂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J]. 文理导航(上旬), 2025, (01):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