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创新研究
郑鑫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 宁夏银川 750001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作业存在形式单一、适配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与学科实践要求。混合式学习融合线上线下优势,为作业设计创新提供新路径。本文聚焦此背景,探索混合式学习下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策略,旨在突破传统作业局限,优化作业体系,助力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也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线上线下融合,构建立体化作业体系
线上环节可借助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实现作业资源的快速推送、学习数据的实时记录与便捷交互,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线下环节则能依托实体设备与真实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二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打破单一作业形式的局限,形成覆盖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的立体化作业框架,助力学生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素养[1]。
以《电子邮件》教学内容为例,线上环节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如学习通、腾讯课堂作业模块)的优势,实现作业资源的精准推送:不仅能发布电子邮件基础操作的微视频教程、图文版步骤指南,还可设计交互式练习题 —— 如拖拽匹配电子邮件各组成部分(收件人地址、主题、正文、附件)、判断邮箱地址格式正误等,学生完成后平台能实时记录答题数据,自动生成正确率统计与错题分析,教师可据此快速掌握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平台支持师生、生生间的便捷交互,学生若在操作练习中遇到 “如何添加附件”“抄送与密送的区别” 等问题,可随时在作业评论区提问,教师或同学能及时答疑,为学生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线下环节则依托教室机房的实体电脑设备与真实学习场景,设计实操性作业任务:比如让学生以 “给远方笔友分享校园生活” 为主题撰写并发送电子邮件,要求包含文字正文、插入校园活动照片作为附件,还需在邮件主题栏注明 “校园生活分享 + 姓名”;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 “附件上传失败”“收件人地址输入错误” 等问题现场演示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电子邮件发送流程、附件添加技巧等技术的理解与应用。线上的理论学习与交互练习、线下的实操训练与现场指导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线上平台解决了 “知识预习与基础巩固” 的灵活性问题,让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攻克薄弱点;线下实操则弥补了线上学习中 “虚拟操作与真实场景脱节” 的不足,让学生在真实设备上验证所学知识。这种融合模式打破了单一线上刷题或线下机械操作的作业形式局限,形成覆盖电子邮件知识学习(如邮箱地址格式、邮件组成)、技能训练(如撰写发送、附件添加)与思维培养(如根据沟通场景确定邮件内容与格式)的立体化作业框架,最终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运用电子邮件解决实际沟通问题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分层递进设计,适配差异化学习需求
充分考虑初中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与兴趣方向上的差异,通过分层设计让作业呈现梯度化特征。基础层级作业聚焦核心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巩固,帮助学生夯实学习根基;提升层级作业侧重对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创新层级作业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这种递进式设计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2]。
以《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教学内容为例,充分考虑初中生在信息技术基础(如部分学生已了解常见网络风险,部分学生仍对基础概念模糊)、学习能力(如逻辑分析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的差异)与兴趣方向(如有的关注实用防护技巧,有的对网络安全原理更感兴趣)上的不同,通过分层设计让作业呈现清晰的梯度化特征。基础层级作业聚焦网络安全核心知识与基本防护技能的巩固,例如设计“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分类” 填空题(如将钓鱼网站、病毒攻击、密码泄露等威胁对应到诈骗类、破坏类、信息泄露类)、“基础防护操作判断” 选择题(如判断 “定期更换密码是否属于有效防护措施”“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是否安全”),这类作业难度较低,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网络安全威胁的基本类型与简单防护方法,夯实学习根基;提升层级作业侧重对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比如设计 “模拟场景防护方案撰写” 任务,给出 “收到陌生邮件附带不明附件”“朋友通过 QQ 发来陌生游戏链接” 等具体场景,让学生分析场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并写出对应的应对步骤,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防护能力,帮助中等水平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创新层级作业则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例如布置 “家庭网络安全防护手册制作” 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查阅额外资料,从路由器设置、设备密码管理、软件安装安全等多个维度,设计一份图文结合的防护手册,或制作简短的防护知识讲解视频,这类作业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还需具备信息整合、创意表达能力,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深度探究需求。这种递进式设计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基础薄弱者通过基础作业建立信心,中等水平者通过提升作业提升能力,优秀学生通过创新作业拓展思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各自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作业体系,打破了传统作业时空与形式局限,实现知识学习与实操应用的深度衔接;分层递进设计则精准适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学习者皆能获得成长。二者为混合式学习下初中信息技术作业创新提供了有效路径。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作业与跨学科内容的融合,持续优化设计,更好发挥作业育人价值,助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参考文献
[1]周强. 信息技术下的有效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4, 36 (12):241-243.
[2]安雪慧, 张琨. 信息技术增效作业育人改革的困顿与突破[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 (01):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