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蒙家一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538100
引言:
基层行政机关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管理职能。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基层行政管理面临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与不断提升的法治要求,法律风险防控成为基层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与治理效能。当前基层执法实践里存在的风险隐患,有制度设计层面结构性问题,也有执行操作层面技术性困难,这深层次反映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亟须通过系统性机制构建来予以解决。
1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的基本内涵
1.1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的概念界定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指的是基层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由于法律适用错误、程序违法以及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等因素,从而导致承担法律责任及发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具备客观性与动态性及系统性的特征,既包含行政行为本身存在的合法性风险,也涵盖行政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程序性风险,复杂的执法环境与高要求的法律适用使得执法行为常常暴露在多重风险之中[1],这一特征在基层行政管理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基层行政机关直接面向公众,执法活动较为频繁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任何执法失误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与社会稳定。
1.2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的主要类型
基层行政管理的法律风险能够按照风险来源以及表现形式来分类,主要涵盖程序性风险与实体性风险及执行性风险这三大类型。程序性风险主要是指行政程序不规范、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与听证程序缺失等所导致的合法性风险,常常因为执法人员对程序要求理解不准确而产生,实体性风险则涉及行政行为内容的合法性问题,包括事实认定错误与法律适用不当及自由裁量权滥用等情形,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等权力行使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逻辑与法治化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这表现为价值层面效率至上与公平公正间的张力[2],在数字化治理的背景下,新技术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类型。
2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的生成机理
2.1 制度层面的风险生成机理
制度层面风险生成机理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标准模糊性以及制度供给滞后性等方面。法律条文抽象性与基层执法实践具体性之间存在天然张力,执法人员适用法律时往往面临理解偏差与适用困难的问题,自由裁量权边界不清晰让基层行政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缺乏明确指引,容易产生执法尺度不统一的状况,制度设计不完善致使执法程序繁琐复杂增加了程序违法的风险概率,法律法规更新频繁而培训滞后,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最新法律要求,在执法实践中容易出现适用过时法律条款的现象。
2.2 执行层面的风险生成机理
执行层面风险生成机理源自执法主体能力不足、执法环境复杂多变以及执法资源配置不当等因素。
基层行政执法风险主要体现在执法失职、行政相对人抗争和执法违法等方面[3],这些风险在执行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存在参差不齐状况,专业培训不足致使执法技能与法律知识更新滞后,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面对突发事件与群体性事件时,执法人员常于时间紧迫下决策容易忽视程序要求。执法资源有限与执法任务繁重之间存在矛盾,使基层执法人员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易出现操作失误和判断偏差。
3 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
3.1 建立标准化执法程序和风险评估制度
标准化执法程序的建立需要围绕执法全流程设计,并且制定统一执法操作规范与程序指引。执法文书格式标准化可有效减少程序性错误,通过建立执法检查清单与告知书模板,确保执法人员按法定程序开展工作,风险评估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分级分类的风险识别机制,针对重大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等高风险执法行为做事前风险评估,执法风险预警系统应涵盖案件复杂程度评估、当事人配合度分析与社会影响预判等要素,为执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开展执法风险排查与案例分析,及时发现执法中薄弱环节与风险点,形成风险防控的闭环管理。
3.2 完善内部审查监督和责任追究体系
内部审查监督体系要建立多层级监督检查机制,通过设立法制审核岗位对重大执法决定做合法性审查。执法案卷定期抽查制度可及时发现执法中的程序瑕疵与实体错误,通过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执法规范性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责任追究体系的完善需明确执法过错认定标准与责任划分原则,建立执法过错登记档案及通报制度。执法责任倒查机制应覆盖执法决定的全过程,对因执法不当造成行政复议败诉及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进行责任追究,建立执法容错纠错机制,对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合理执法行为给予保护,激发其依法履职积极性。
4 结语
构建基层行政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制度设计、程序规范及监督检查等多层面协同发力。建立标准化执法程序与风险评估制度,可从源头上降低执法风险的发生概率,完善内部审查监督与责任追究体系,有助于形成权责清晰的执法责任链条。风险防控机制有效运行需与基层治理实际相结合,保障执法规范性的同时提升治理效率,面对新时代治理挑战应继续深化机制创新,构建适应性更强的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基层行政管理向更高水平的法治化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陡明韬.基层公安机关执法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5,(05):24-26.
[2]邵培樟,葛洪义.基层治理的“平台化”:运行逻辑与法治张力[J].探索与争鸣,2024,(06):98-106+179.
[3]曹延,柳溪.新时代基层行政执法的风险防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21(0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