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专业教学的价值与路径
卢晴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在科技迅速变革的新时代,市场对于生产力的需求也愈加多样化。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愈加重要。不可忽视的是,现今中职教育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于学生德育上的素养提升则有所欠缺。正因如此,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教育,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学,既是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也是助力学生德育成长的题中之义。
(一)立德树人,引领正确价值观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专业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养,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课程思政,学生还能够接受更加全面、系统的公民教育,了解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素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通过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引申和阐发,涉及到历史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以核心价值观的润物无声,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相应地,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时代使命感的激发,砥砺奋发有为,挺膺时代担当。
(二)人人出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学术知识的积累,更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素养。课程思政融入艺术专业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与积极作用。
推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课程思政融入艺术专业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是推动德育的重要抓手,要想使其抓得准、抓的稳,就必须引导学生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意识认同,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学术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这种学术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其跨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其未来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前中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授课内容还是以理论讲解与技能示范为主,学生的实操练习主要集中在某种技法的熟练运用上,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思政与艺术专业教学的融合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在不影响原有课程架构的前提下,适当嵌入思政专题内容,发布相关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提质增效,推动师生教学相长
强化育人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引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高质量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深度。课程思政的引入,使得专业课程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这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教学的深度。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如学生在非遗文化的学习中,可以领略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这种对传承的坚守与对工艺的专注就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学生对其工匠精神的认同,又会引发学生对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的思考,继而可以引申出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激励学生立志立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之中。
促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实施,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在思政元素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学生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增强了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课程思政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育人路径
“课程思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属性与逻辑的淡化及缺失,核心要义在于强化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立场与使命,根本举措在于推进学校课程“知识性”与“教育性”一体化建设。2
(一)夯基固本,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优化师资结构。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思政课程团队。注重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梯队。除去学校教师之外,学生可以师徒结对,以村落中匠人和企业中设计从业者为师,形成校、企、村三方协同联动,资源共享、交互教学,推动产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成果落地的过程巩固知识技能、坚定文化自信,升华职业素养,勇担时代使命。
提升教师思政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除思政课教师之外,专业教师也要加强思政理论的相关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其次,对于任教老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相关培训及听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与学习资源,从而多渠道获取课程思政授课经验及方式方法。同时,也要鼓励教师踊跃参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教研活动、课题项目、竞赛活动等,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实践中不断进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定期评估。鼓励教师参与思政课程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管理,确保教师能够践行师德规范、传递正能量。
(二)有机融合,优化专业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形成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引申思政内容、创新形式方法等,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元素化合,优化课程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是一门因时而变、不断更新的课程,事实上,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艺术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不断优化的历程,各种艺术流派与艺术理念交织杂糅,艺术风格亦百花齐放。相应地,艺术课程也应该因时而变,拓展广度深度。化合思政元素,构建纵向递进、横向关联、类别互通的一体化教材体系,确保思政元素贯穿始终。在课程设计上,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立德树人理念相契合。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中职学生的思政学科认知能力出发,按照基础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梯度顺序,设计序列化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情感体验中、认知冲突中、实践操作中、合作探究中、同侪互助中、反思感悟中,激活旧知、联结新知、探索未知,突破表层知识深入思政内核。3
画龙点睛,引申思政内容。课程思政与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并非只可借助某些节点来引申,而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渗透贯穿于课程之中。在讲解专业的学术知识、设计技法时,都可以联系社会背景、历史变迁、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等共同阐释,并结合文化内涵、时事热点、现实生活作进一步阐发,将各类元素融汇贯通,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容,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构建广延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双线并行。
因知而异,创新形式方法。对于课程思政而言,一味说教式的灌输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使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再者,艺术专业课程各有其侧重点及课程特质,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过程中,要注重因知而异,创新形式方法,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
(三)知行合一,强化实践教学
专题嵌入,发布实践任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目前中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授课内容还是以理论讲解与技能示范为主,学生的实操练习主要集中在某种技法的熟练运用上,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思政与艺术专业课程的融合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在不影响原有课程架构的前提下,适当嵌入思政专题内容,发布相关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浸润思政,更运用所学所知反哺社会,赋能行业。
多元评价,注重实践增值。课程思政融入艺术专业课程,当实践任务完成后,还应强调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不可唯考试成绩是举,注重增值性评价,尤其是实践在其中所占据的比例。以村落优化设计方案为例,评价主体不仅包含教师总评与学生自评、互评,更应该包含村民的评价,甚至可以举办线上线下的设计展评,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与建议;评价内容不仅包含最终成果呈现,更应注重动态评价,定制个人成长报告,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增值性评价。
产学结合,推动实践落地。中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最终要对接的还是市场与企业,在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更要培养有操守、懂行业、能实践的应用型英才。因此,优化实践课时、深化实训设计、强化校企合作是推动实践落地的有效途径。除去学校教师之外,学生可以师徒结对,以村落中匠人和企业中设计从业者为师,形成校、企、村三方协同联动,资源共享、交互教学,推动产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成果落地的过程巩固知识技能、坚定文化自信,升华职业素养,勇担时代使命。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做好新形势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4 对于艺术专业教学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在立德树人•引领正确价值观、人人出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师生教学相长上具有重要价值。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实践教学是助力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专业教学的有效育人路径,从而推动理论构建、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文化自信引领专业课堂、让民族魂脉根植中职校园。
参考文献:
[1] 郝德永.“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向、逻辑机理及建设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7):85.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
[3] 吴琳,陈美珠.核心素养下中职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08):58.
[4] 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