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创新路径探究
杨燕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出版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选题策划作为图书出版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图书的市场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新媒体未普及前,传统选题策划以编辑经验为核心,依托线下调研与纸质载体推进,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成熟模式,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这一模式逐渐难以适应行业变革。
一、传统选题策划模式的核心逻辑
传统选题策划模式的核心逻辑,是围绕图书编辑来展开的,图书编辑是这个过程的核心主导者。首先,图书编辑会靠自己在行业里积累的经验、过去对市场的了解,还有长期以来建立的作者资源,来开始选题策划的工作。在确定选题方向之前,图书编辑会做市场调查,但调查的方式大多是看传统的行业报告、去线下的书店走访、和经销商交流,这样得到的读者需求信息会比较间接[1]。其次,图书编辑会根据调查结果和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选题的内容方向和目标读者群,之后主动联系符合选题需求的作者和作者沟通好具体的写作框架以及内容的细节。在整个过程里,图书编辑会全程把控内容的质量,从审核初稿、修改内容到最后的确定终稿,都是以编辑的专业标准作为主要依据。最后,这个选题会按照纸质书的生产步骤来推进,包括排版、印刷、装订这些环节,最后会以纸质书的形式放到市场上。在这个过程里,读者的参与度不高大部分读者都是在图书出版后,通过购买阅读才接触到选题的内容,很少能在选题策划的前期、中期就参与到反馈需求或者设计内容的环节里。
二、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选题策划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新媒体平台产生的海量信息让图书编辑面临着选题判断难的困境。这些信息涵盖了各类热点话题、读者零散观点,真假混杂且更新速度快,图书编辑需要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能转化为图书选题的核心读者需求,但繁杂的信息会干扰编辑的判断,导致编辑难以精准地把握读者真正的长期需求,甚至可能将非核心的短期热点误判为有价值的选题方向。第二,读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需求迭代速度快,让图书选题的时效性短问题凸显[2]。读者的兴趣容易受短视频、社交话题、热点事件等影响而快速变化,很多兴趣点属于碎片化、临时性的,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阅读需求。而图书选题策划从确定方向、对接作者、内容创作到最终的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往往等图书上市时,读者已经对当初的相关内容失去兴趣,导致选题的市场吸引力大幅下降。第三,图书编辑的能力与新媒体环境的适配性不足,制约选题策划的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策划不仅需要编辑具备传统的内容判断、作者对接能力,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跨媒介运营、社群维护等新技能。但很多传统图书编辑长期专注于纸质图书的内容审核与策划,缺乏这些新技能无法高效地推进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选题。第四,内容同质化与创新风险的矛盾,让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陷入了两难。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不少图书编辑会选择跟风新媒体上的热门话题策划选题,比如某类职场焦虑书、亲子育儿书走红后,大量出版机构会快速推出同类的选题,导致市场上内容高度同质化,读者出现审美疲劳;而如果编辑尝试原创性的选题,又因为缺乏成熟的市场数据支撑,难以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度,容易面临选题不被市场认可、出版后销量不佳的创新风险。
三、新媒体环境下选题策划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构建跨部门选题协作团队
在新媒体环境下,选题策划创新的机制保障主要由出版机构主导建立,核心是通过明确的制度设计,打破传统的工作壁垒、激发创新动力,确保创新选题能够高效推进。首先,出版机构要组建由图书编辑、新媒体运营人员、数据分析师、技术开发人员组成的专项协作小组,明确每个角色在选题策划中的职责。编辑负责把控内容方向,数据分析师提供读者需求数据支持,新媒体运营人员设计选题预热方案,技术人员对接 AR、音频等跨媒介功能的实现。同时,机构还要制定标准化的协作流程,比如要求选题在提案阶段,编辑必须联合新媒体运营人员同步提交传播预案,在选题执行过程中,每周召开跨部门沟通会及时解决技术适配、传播节奏等问题,避免因部门独立工作导致的选题落地延迟。其次,针对那些融合新媒体元素的选题,机构会设置额外的奖励政策,比如这类选题的终市场销量达标,项目团队可以获得比传统选题更高比例的分红,参与策划的编辑在晋升考核中会获得加分;而对于尝试原创性强但风险较高的创新选题,机构会建立容错机制。若选题因市场接受度不足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将其纳入编辑的负面考核,同时会组织团队复盘经验为后续创新积累思路,减少编辑因怕承担风险而不敢尝试创新选题的顾虑。
(二)提升图书编辑的综合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系统化培养、实践锻炼和交流学习,让编辑能够适配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工作需求。其一,机构会根据新媒体选题策划的需求,定期组织专项培训。针对数据分析能力这方面,机构会邀请数据专家讲解如何使用微信指数、京东图书销售数据后台、社交媒体热词分析工具,教编辑从数据中挖掘读者的真实需求;针对跨媒介运营能力,机构会安排新媒体运营团队的资深人员授课,内容包括选题的短视频预热脚本设计、社群内选题征集活动的组织方法,甚至基础的短视频拍摄与剪辑技巧;针对社群管理能力,机构会培训编辑如何搭建选题相关的读者群、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收集读者对选题的反馈以及如何维护群内活跃度,为选题创新积累用户基础[3]。这些培训不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会搭配实际的案例拆解,比如在分析某本 AR 儿童绘本选题中编辑如何与技术团队协作,让编辑能直观地理解技能的应用场景。其二,编辑应有意识地关注新媒体领域的行业动态,要定期浏览出版业新媒体创新案例、关注头部知识类短视频博主的内容方向,了解当下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与表达方式。编辑还应主动学习新工具,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Excel 数据透视表的高级功能、尝试运营个人小红书账号或微信公众号,在实践中掌握内容传播与用户互动的技巧。另外,编辑应主动接触跨领域知识,比如策划与“AI 伦理”相关的选题时,会主动阅读人工智能领域的入门书籍、参加行业线上讲座,确保自己能准确把握选题的核心内容,避免因知识盲区而影响选题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得来说,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选题策划创新路径的系统探究,梳理了传统选题策划模式的核心逻辑,明确了新媒体环境给选题策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机制、素养两个层面提出了保障体系。研究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策划需要打破传统编辑主导的逻辑,转向数据驱动、读者参与、跨媒介协同的新模式。随着 AIGC、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与出版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后续出版社应围绕新技术对选题策划的影响展开研究,持续丰富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选题策划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欧阳建文. 如何提高科技类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 [J]. 传媒论坛, 2021, 4 (24): 102-10
[2]涂丽娥. “互联网 +, 时代出版选题策划的创新策略 [J]. 采写编, 2021, (02): 134-135.
[3]胡海琳.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创新研究 [J]. 中国报业, 2020, (24): 92-93.
作者简介:杨燕,1983 年 9 月 1 日,女,汉,市,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图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