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指向高阶思维的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习路径优化与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黄亚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 401120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语言能力培养的任务,也承载着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目标。当前实用类文本教学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方面发展受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探索指向高阶思维的学习路径优化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验证。研究旨在通过设计科学的学习流程、整合思维训练与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文本理解深度与应用能力,从而为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同时推动高阶思维在课堂中的有效培养。

一 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习的现状与特征

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涵盖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文本类型,其内容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信息获取、分析理解和应用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接触此类文本的机会逐渐增多,但学习方式仍然偏向表层阅读和机械记忆,思维深度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文本学习往往停留在理解字面意义和简单概括信息的层面,对于文本结构、逻辑关系以及隐含意图的挖掘不够充分。

在认知层面,初中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但在跨段落整合信息、辨析观点和推理判断方面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多依赖讲解和示范,缺少针对性训练和多元化评价手段,导致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表达机会不足。同时,课堂时间和教材安排也制约了学生深入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可能,限制了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实用类文本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和认知功能,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强调信息筛选、逻辑推理和情境应用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和课堂实践的观察,可以发现文本类型多样性和任务复杂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层次分明的学习活动安排,以及针对性指导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这种现状显示出优化学习路径和创新教学策略的必要性,为后续教学实践和高阶思维培养提供了明确方向。

二 高阶思维培养中的困境与优化需求

在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在分析、评价和创新等认知活动中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信息整合、观点辨析以及逻辑推演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课堂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环节,这使得学生在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价值判断时容易停留在表层认知。

学生自身的认知策略和学习习惯也对高阶思维发展产生影响。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对于复杂问题缺乏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实际应用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筛选、观点评价以及创新表达,但当前课堂环境难以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导致思维迁移和创造性应用能力难以形成稳定模式。

在教学设计上,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和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兼顾知识掌握与思维训练,通过情境模拟、问题导向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主动表达的意愿。这种优化需求不仅体现为教学方法的改进,也要求评估体系能够关注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实用类文本教学向高阶思维导向的转型。

三 学习路径优化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分析

针对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习中高阶思维培养的困境,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系统化的学习路径优化策略。在课程设计上,依据文本类型和认知目标,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知识获取、信息整合、观点分析和创造性表达等环节,形成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课堂活动不仅涵盖文本理解和写作训练,还注重问题导向和情境模拟,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应用知识和思维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开展差异化指导,通过分组合作和个性化任务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的积极性。评价体系也相应调整,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评价转向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关注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多维度反馈,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动态优化。

实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学习路径有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文本分析、信息整合和观点表达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理解,并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演能力。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增强。这一探索为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也为高阶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结语:

通过对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习路径的优化与教学实践探索,可以发现系统化、分层次的学习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本理解、信息整合、观点分析和创造性表达融入课堂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度探究,不仅促进了知识掌握,还强化了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差异化指导与多维度评价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反馈,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实践显示,优化学习路径能够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分析、评价和应用文本的能力上获得显著提升。这一探索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与方法,为高阶思维培养的系统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晓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研究[J]. 教育研究,2021,42(5):78-85

[2] 刘文君. 实用类文本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 语文建设,2020,36(8):45-52

[3] 赵海峰. 学习路径设计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讨[J]. 教师教育学报,2019,34(3):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