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导管架两种建造工艺对比
黄祖宽 邓荡涤 罗文明 黄楚明
身份证号:440881******07181X 身份证号:440981******021119 身份证号:433127******230019 身份证号:445121******253156
1 前言
海上风电导管架通常采用插桩式结构,下部是灌浆连接段结构,与海上预先植入海床的钢管桩连接固定;导管架中部为主体桁架结构,一般按支撑腿数量分为三腿式和四腿式,由主弦杆和连接主弦杆的水平撑杆、斜撑杆组成,此外主体桁架结构上还有登船梯、靠船件、J 型管、灌浆管等附属构件;导管架上部为过渡段箱型结构,过渡段上设置工作平台,用于设备安装及人员作业,顶部设置大型法兰连接塔筒和风机基础。
根据导管架的结构特点分析,其过渡段结构相对完整,且与主体桁架结构有较明显分界线,因此将过渡段与主体桁架结构划分为独立整段,连同附属件一起单独制作组装完成后,进行总装成型。
2 导管架建造过程简述
根据导管架各部位的重量和尺寸,将其总体分成上下部分进行制作。下部分主要包括主体桁架结构、灌浆连接段结构、靠船件、灌浆管线、J 型管、阴极保护系统以及其他安装在主体桁架结构上的附件。上部分主要包括过渡段箱型结构、内工作平台、外平工作台以及位于过渡段区域的附件。
其中下部分根据桩腿数量及连接撑杆布置情况,将其分成若干片体小组、片叉小组及单弦杆小组;J 型管、灌浆管线、靠船件、外加电流等附属件按小组区域进行拆解和预装。各部分小组制作成型后,按照建造工艺进行立式或卧式组装成下部分。
上部分将分成底板小组、筒体小组、箱体结构小组、工作平台小组等,各小组成型后按照:底板小组→筒体小组→箱体结构小组→内工作平台→外工作平台的顺序组装成上部分;各附属件结构根据上下部分合拢口位置断开后,位于过渡段区域的部分进行预装。
3 立式建造法
3.1 概述
根据导管架下部分的重量及高度,将其分为 1~2 个大段,上下大段均采用立式组拼的方法。在总组拼装场地上划好定位控制线并布置主弦杆支撑工装,支撑工装中间布置内胆靠模工装或加强斜撑工装,上部分的片体小组、片叉小组及单弦杆小组均在水平胎架上制作,完工后采用吊装起重设备进行翻身组拼,按照片体小组→单弦杆小组→片叉小组的顺序依次组装成导管架下部分结构,最后完成上部分结构的吊装合拢。
3.2 优缺点分析
导管架采用立式建造法的主要优点如下所示:
(1)导管架的平面尺寸相对于立面尺寸较小,采用立式建造法时,导管架占地面积为平面尺寸,对总组场地的空间要求较低,有利于节约总组场地资源;
(2)总组场地仅需完成片体、单弦杆和片叉小组的立式组拼,无需再提供基面片体小组的预制和卧拼胎位,提高了总组场地的利用率和周转效率;
(3)立式建造的导管架,下部分结构组装完成后可直接转运合拢,无需复杂的整体翻身作业工序,对大型起重设备的载荷能力要求较低,可节省吊车资源,降低安全风险;
(4)导管架下部分主体桁架结构在组拼成型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管架装船发运和海上施工作业状态一致,因此组拼过程中自重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对导管架影响较小,有利于精度控制和施工质量。但是立式建造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1)由于导管架通常尺寸超高,因此采用立式建造法时,高空作业量大,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高(2)立式建造法需准备大型内胆靠模工装或足够强度的斜撑加强工装,因此工装成本高;
(3)立式建造法要求导管架的片叉小组需由上至下的顺序安装,且总组场地较小,吊车布置位置有限,因此工作面较少,施工效率较低。
4 卧式建造法
4.1 概述
在总组拼装场地上划好定位控制线并布置卧拼片体胎位,在片体胎位上完成片体小组的制作,片叉小组及单弦杆小组均在水平胎架上制作,完工后采用吊装起重设备进行翻身组拼,按照片叉小组→单弦杆小组的顺序依次组装成导管架下部分结构,下部分结构完工后整体翻身定位到定位布置好的主弦杆支撑工装上,最后完成上部分结构的吊装合拢。
4.2 优缺点分析
导管架采用卧式建造法的主要优点如下所示:
(1)由于导管架在卧式组拼过程中是水平放置,建造高度低,高空作业量减少,对组拼吊机的吊高和吊重要求低,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
(2)导管架两侧片叉小组重量较小,采用卧式组拼时,对片叉小组临时固定加强工装要求低,片叉小组定位焊接完成后直接安装单弦杆小组,可减少工装材料成本;
(3)导管架卧式组拼时,所有片叉小组件的安装顺序互不影响,因此片叉小组的安装工作面较多,施工效率较高。
但是卧式建造法同样存在一些缺点:
(1)导管架采用卧式建造法时,是水平放置进行组拼,占地面积大,且基面的片体小组需在总组场地上提前布置胎架和制作,对总组场地的空间要求较高,占用周期较长,场地资源投入大;
(2)卧式建造的导管架,下部分结构组装完成后需进行复杂的整体翻身作业工序,对大型起重设备的载荷能力要求较高,设备投入成本安全风险较大;
(3)导管架的桩腿位置精度较高,卧式组拼以及整体翻身作业时,结构自重都将产生横向应力应变,易造成桩腿位置精度超差,质量风险高。
5 卧式建造法和立式建造法选用原则
在选择卧式建造法或立式建造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资源、设备能力、项目结构特点、建造周期、施工质量和安全等因素,根据我司完成多个导管架项目的建造经验,可以得出以下最优的选用原则:
(1)根据场地吊装设备能力选择:卧式建造法对大型吊装设备的吊高和荷载能力要求较高,整体翻身工序要求吊装设备能承载导管架下部分的整体重量,因此采用卧式建造法须具有满足要求的吊装设备;
(2)根据总组场地资源选择:由于立式建造法对总组场地要求较低,场地利用率和使用周转率较高,因此总组场地资源紧张时优先选用立式建造法;
(3)根据工装材料情况选择:立式建造法需投入较多的加强支撑工装,对工装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在工装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卧式建造法;
以我司建造完工的广投防城港二期导管架项目为例,结合不同生产基地的场地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建造方案,充分利用了各建造方案的优缺点,大大提高了项目建造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6 结语
卧式建造法和立式建造法是海上风电导管架的两种主要建造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建造方法,并分析总结出两种建造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选择原则以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造工期、保证施工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目标,且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作者简介:黄祖宽(1981—),男,广东湛江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管理工作;邓荡涤(1981—),男,广东茂名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管理工作;罗文明(1989—),男,湖南湘西土家族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管理工作;黄楚明(1992—),男,广东潮州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