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

赵杰

泸州市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四川泸州 646300

引言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重构了信息传播格局,改变了社区群众的信息获取习惯与互动方式。这为社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可借助多元平台扩大传播范围、丰富教育形式,但也面临内容碎片化冲击、价值引导难度加大等挑战。当前部分社区思政工作仍依赖传统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导致工作吸引力不足、群众参与意愿低。深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政工作的创新策略,对破解工作瓶颈、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夯实基层思想建设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对社区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1.1 新媒体为社区思政工作拓展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社区思政工作的时空限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多元传播渠道。以往社区思政工作多通过线下会议、公告栏等方式推进,覆盖范围有限且受时间约束。如今,社区可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将思政内容实时推送给社区居民,居民无论身处何地,只需通过手机即可获取信息。同时,社区社群、居民微信群等私域流量渠道,能实现思政内容的精准触达,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群体推送适配内容,提升信息传播的针对性。此外,线上直播、在线问答等渠道还能实现思政工作者与居民的实时互动,及时回应居民困惑,增强思政工作的传播效率与覆盖广度。

1.2 新媒体对社区思政工作内容呈现形式的优化

新媒体技术丰富了社区思政工作内容的呈现形式,让原本抽象的思政理念更易被居民接受。传统社区思政内容多以文字材料、理论宣讲为主,形式单一且略显枯燥,难以激发居民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内容可转化为短视频、动画、漫画等可视化形式,通过生动的画面、简洁的语言传递核心思想,如将社区志愿服务事迹制作成短视频,直观展现奉献精神。同时,音频播客、线上情景剧等形式也能满足不同居民的接收习惯,如为老年居民推送思政音频内容,方便其在日常活动中收听。此外,新媒体支持的互动式内容,如思政知识问答、线上投票等,能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提升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1.3 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新媒体环境也为社区思政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风险,增加了工作开展的复杂度。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性,易导致居民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片面化,部分居民仅关注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认知。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不良信息、错误价值观,可能对社区思政工作的正面引导产生冲击,干扰居民的价值判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此外,新媒体平台的匿名性可能引发居民在社区线上交流中的言论不当问题,若未及时引导,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社区和谐氛围,给社区思政工作的价值引领带来难度。

二、当前社区思政工作在新媒体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2.1 社区思政工作者新媒体应用能力的不足

当前部分社区思政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制约了思政工作的创新开展。许多社区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特性了解不深入,仅能进行简单的内容发布,无法熟练运用短视频剪辑、直播互动、数据分析等进阶功能,导致思政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居民关注。同时,部分工作者缺乏新媒体内容创作思维,仍沿用传统的理论化表述方式,未能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调整内容风格,使得思政内容与居民的接受习惯脱节。此外,工作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应对能力不足,面对社区线上出现的负面言论或矛盾纠纷,无法及时有效处置,影响思政工作的引导效果。

2.2 新媒体思政内容与群众需求的适配性欠缺

当前社区新媒体思政内容与群众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导致工作吸引力与实效性不佳。部分社区在创作新媒体思政内容时,未充分调研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关注重点,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多以通用化的理论内容为主,未能结合社区居民的生活场景、利益关切展开,使得居民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关注的养老政策、健康知识,或青年居民关注的就业指导、社区服务参与等议题,相关思政内容覆盖不足。同时,内容更新频率不稳定,部分社区存在长时间不更新新媒体思政内容的情况,无法持续满足居民的信息需求,导致居民对社区思政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2.3 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联动机制的不完善

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缺乏完善的联动机制,各主体协同不足,影响工作效能。当前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多由社区居委会单一负责,未能与社区内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建立有效联动,导致思政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例如,社区与学校在青少年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协同,无法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区的实践资源,开展系统性的思政活动。同时,社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不足,如宣传部门与服务部门在新媒体思政内容创作中缺乏沟通,内容与社区服务工作脱节,无法将思政引导与居民实际需求解决相结合。此外,与上级部门的联动机制不完善,难以及时获取政策指导与资源支持,制约了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政工作的内容创新方向

3.1 结合社区生活场景的思政内容具象化设计

结合社区生活场景进行思政内容具象化设计,能让思政理念更贴近居民生活,增强内容的感染力。社区可围绕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互动、社区服务等生活场景,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事例。例如,拍摄社区志愿者协助老人买菜、清理社区环境的短视频,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奉献、互助精神;制作社区邻里互助故事的漫画,以生动的画面传递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可将思政内容融入社区生活服务信息中,如在发布社区垃圾分类通知时,融入环保理念的思政引导;在推送社区文化活动信息时,融入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让居民在获取生活服务信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3.2 融入群众关切议题的思政内容精准化创作

融入群众关切议题进行思政内容精准化创作,能提升内容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需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等方式,定期调研居民关注的热点议题,如养老保障、子女教育、社区环境改善、就业帮扶等,将这些议题与思政理念有机结合,创作相关新媒体内容。例如,针对居民关注的养老政策,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并融入孝老爱亲、社会关怀的思政元素;针对青年居民关注的就业问题,推出线上就业指导直播,结合奋斗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内容,为青年居民提供帮助。同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进行分众化内容创作,如为老年群体推送健康养生与思政结合的内容,为青少年群体推送励志成长与思政结合的内容,确保内容精准匹配居民需求。

3.3 联动社区榜样力量的思政内容故事化呈现

联动社区榜样力量进行思政内容故事化呈现,能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思政工作的说服力。社区可挖掘身边的榜样人物,如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社区工作先进个人等,通过新媒体平台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以故事化的形式传递正能量。例如,制作榜样人物的专访短视频,记录他们在社区服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等方面的具体事迹,展现其高尚品德;推出榜样人物的线上专栏,以文字、图片结合的形式,详细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思想感悟。同时,可组织榜样人物参与线上直播分享、在线问答等活动,让居民与榜样直接互动,进一步增强榜样的感染力。通过身边榜样的故事,让居民感受到思政理念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激发居民向榜样学习的意愿。

四、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政工作的形式创新路径

4.1 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增强思政互动性

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能显著增强社区思政工作的互动性,提升居民参与度。社区可定期制作思政主题短视频,内容涵盖榜样故事、政策解读、传统文化等,在短视频中设置互动环节,如邀请居民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发表观点,工作人员及时回复评论,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同时,开展思政主题直播活动,如“社区思政课堂”直播,邀请专家、榜样人物在线讲解思政知识,直播过程中设置提问、抽奖等环节,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互动;针对社区重要活动,如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文化节等,进行直播报道,让无法到场的居民在线参与,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此外,可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挑战赛功能,发起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挑战赛,如“社区文明行为挑战赛”,鼓励居民拍摄短视频参与,扩大思政工作的影响力。

4.2 借助社区社群平台构建思政交流共同体

借助社区社群平台构建思政交流共同体,能促进居民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联结,强化思政引导效果。社区可依托微信、QQ 等平台,建立不同类型的社区社群,如按年龄划分的青年社群、老年社群,按兴趣划分的读书社群、志愿服务社群等,在社群中开展思政交流活动。例如,在社群内定期分享思政文章、短视频,组织线上讨论,围绕社区发展、社会热点等议题引导居民理性交流,形成正确的思想共识;开展社群内的思政主题活动,如线上读书分享会,围绕红色经典书籍展开讨论,深化居民对思政理念的理解。同时,社群管理员需及时引导社群氛围,规范居民言论,避免不良信息传播,将社群打造成居民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思政交流共同体。

4.3 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思政体验活动

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思政体验活动,能打破线上线下界限,让居民更深入地参与思政实践,提升教育效果。社区可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教育活动,如线上推出红色故事系列音频、视频,引导居民在线学习;线下组织红色基地参观活动,居民可通过线上平台报名、分享参观感悟,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结合。同时,可开展社区文化类沉浸式活动,如线上发布社区历史文化短视频,线下组织社区文化展览,居民通过扫码获取展品的详细介绍与思政解读,增强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此外,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活动,如国庆节期间,线上发起“我与国旗同框”照片征集,线下组织升国旗仪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家国情怀,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感与感染力。

五、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政工作的机制创新构建

5.1 社区思政工作者新媒体素养的常态化培养机制

构建社区思政工作者新媒体素养的常态化培养机制,是提升工作者专业能力、保障思政工作创新开展的关键。社区需制定系统化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思政工作者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新媒体平台操作、内容创作、舆情应对、数据分析等方面,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结合案例教学提升培训实效。同时,建立“传帮带”培养模式,由新媒体应用能力较强的工作者带动能力较弱的同事,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指导,提升整体团队的新媒体应用水平。

5.2 新媒体思政内容的动态更新与质量审核机制

建立新媒体思政内容的动态更新与质量审核机制,能保障内容的时效性与规范性,提升思政工作的可信度。在内容动态更新方面,社区需制定明确的内容更新计划,结合时事热点、社区工作重点、居民需求变化,定期更新新媒体思政内容,如每周更新1-2 期短视频、每月开展1 次直播活动,确保内容持续吸引居民关注。同时,建立内容素材库,收集整理社区榜样故事、政策文件、红色文化资源等,为内容创作提供支撑,提高内容更新效率。在质量审核方面,成立专门的内容审核小组,制定审核标准,对拟发布的新媒体思政内容从政治导向、价值观、语言表达、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审核通过后,方可发布,发布后及时跟踪内容传播效果,根据居民反馈调整内容方向,形成“创作-审核-发布-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

5.3 跨部门协同的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联动机制

构建跨部门协同的社区新媒体思政工作联动机制,能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思政工作效能。社区需建立由居委会牵头,联合社区内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主体的联动工作小组,明确各主体在新媒体思政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例如,学校负责提供青少年思政教育资源,协助创作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新媒体内容;企业可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助力新媒体平台建设;社会组织负责组织线下思政实践活动,与线上内容传播形成互补。同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如每月召开联动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新媒体思政工作重点任务。

六、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社区思政工作的影响与现存问题,从内容、形式、机制三个核心维度探索创新路径,并构建资源投入、群众激励、成效评估的保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区思政工作创新框架。这一框架能有效提升社区思政工作的传播力与实效性,助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能力不足、内容脱节、协同不够等问题。未来,社区思政工作需持续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创新策略,不断优化工作体系,将思政引领与社区治理、居民需求深度融合,切实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基层思想建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晓婷,邓清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一站式”社区思政教育功能优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5,45(08):61-69.

[2] 张静瑶,欧重香. 基于社区治理视角的高职思政课程评价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8):105-107.

[3]周侠.社区场域的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价值及实践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5(04):72-77.

[4]熊泽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协同育人[N].新华日报,2025-08-14(010).

[5]王菲.五育并举理念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建设探究[J].公关世界,2025,(15):103-105.

作者简介:赵杰(1988.2),男,汉,泸州纳溪,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