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王世玉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引言: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以基础理论和手工操作为主,已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数字化能力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数智化背景下会计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提出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产教融合深化及师资建设创新等措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数智化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数智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审计和财务分析,使传统记账、报表编制的技能需求下降,而数据分析、智能财务管理能力成为核心。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影响就业竞争力。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数据分析、信息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等复合能力。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岗位实际需求,因此教育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直接影响其职业起点和发展潜力[1]。

二、课程体系优化与数智化课程建设

(一)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根据数智化发展趋势,传统会计课程结构需要全面升级。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会计、智能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区块链财务应用等新兴课程,涵盖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与智能化财务处理技能。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化、层级化方法,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前沿技术紧密结合,形成理论学习、实操训练和创新探索相辅相成的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兼顾专业核心知识与实践应用要求,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智能化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具备解决复杂财务问题和适应行业技术更新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资源与学习平台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包括电子教材、案例库、虚拟实验系统、模拟财务软件及在线互动工具,资源覆盖教学全流程。学生可利用数字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练习操作和案例分析,获得丰富的实训机会。课堂上通过互动平台进行知识点讨论和技能展示,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资源设计注重真实企业场景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数据处理、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多样化、实践导向为核心,包括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课堂活动安排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围绕财务决策、企业运营和数据分析展开任务,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判断和操作,强化理解和应用能力[2]。项目式教学将学生分组完成真实或仿真财务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内设置技能挑战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同时提升课堂参与感和学习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一)案例教学深入浅出

在会计课程中,教师常以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为案例,带领学生研究企业利润结构、成本控制和风险点。以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为素材,学生需要识别潜在财务风险并提出改进方案。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企业的资金流、成本管理和智能化财务工具应用,分析决策合理性。此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和职业敏感度,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应用于企业实际问题,锻炼分析复杂业务、提出解决策略和制定优化建议的能力,同时提升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技能,为未来独立处理企业财务事务打下基础[3]。

(二)模拟实验与实训环节

在虚拟企业操作系统实验中,学生扮演财务部门成员,完成从原始凭证录入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流程。模拟某中型企业季度结算,学生需要使用财务软件处理日常账务和成本分析。实验安排多轮操作任务,每轮操作要求学生优化数据处理方法,并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种实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功能,培养应变能力和细致观察力,同时使学生在接触实际岗位前形成完整操作流程的认知,提升独立执行任务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式与竞赛教学

学生在校企联合项目中承担企业财务分析任务,以小组形式对某企业季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并进行汇报。校内财务技能大赛中,学生需在限定时间完成模拟企业审计和财务决策任务,评估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执行力。项目与竞赛环节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财务分析方法、预算管理技巧和审计流程,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独立完成财务工作任务,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四、深化产教融合与师资队伍建

(一)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设计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学校与某大型会计事务所合作,开发税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实践课程,并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学生在企业实训中参与真实业务操作,如编制财务报表、审计模拟和预算分析,体验企业管理流程和智能化财务工具应用。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学生能够在实践环境中运用课堂知识,了解行业标准和操作流程。校企合作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管理模式,提升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新实践

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行业案例和企业运营标准融入教学中。教师承担的“智能财务分析系统优化”研究被引入课堂,学生学习系统设计思路并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分析企业财务问题,设计改进方案,并完成方案汇报。课堂讨论围绕创新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展开,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数智化师资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引入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兼职教师来自跨国企业财务部门,承担智能财务管理课程授课与实训指导任务。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中采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和项目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体系覆盖教学效果、实践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论

在数智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和提升师资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改革为会计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高职院校应抓住数智化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淑娟. 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才智,2024,(31):165-168.

[2] 刘宝元. 数智化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互联网周刊,2024,(17):41-43.

[3] 张璨,唐晓可.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1):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