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造价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作者

余丹

身份证号:5101251985****6042

一、引言

工程造价行业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直接影响项目成本控制与投资效益。近年来,建筑行业规模扩大与市场环境复杂化,推动工程造价行业加速变革。明晰行业未来趋势,有助于企业与从业者调整战略、提升技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行业升级。

二、工程造价行业现状分析

2.1 行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据《2024 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2024 年末全国 16,536 家造价咨询企业参与统计,同比增长 8.2% ;总营业收入 1.52 万亿元,增长 5.3%‰ 。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市场对成本管控需求上升,但企业数量增加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2.2 人才结构与专业水平

2024 年行业从业人员 122.74 万人 (+1.6%) ),其中造价咨询专业人员 30.10 万人(-0.8% ),占比 24.5% 。注册造价工程师达17.64 万人 (+9.0%) ),高级职称人员 23.70万人 (+8.7%) ),人才结构向高端化发展。但既懂专业、又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2.3 业务范围与服务模式

当前造价咨询涵盖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等阶段,竣工结(决)算咨询收入371.62 亿元(占 33.4% ),仍是核心业务;全过程咨询收入359.09 亿元(占 32.3% ),显示全生命周期管控需求上升。业务领域以房屋建筑( 56.9% )、市政工程( 16.5% )为主,公路、新能源等领域潜力较大,但部分企业服务仍局限于单一阶段,难以满足综合需求。

三、工程造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1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加速

3.1.1 BIM 技术深度应用

BIM 技术将广泛覆盖项目全周期,造价工程师可借助三维模型实现工程量自动计算、造价数据实时更新,提升预算准确性与效率,减少施工变更。预计2025 年多数规模以上项目将采用 BIM 辅助造价管理,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

3.1.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AI 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项目成本、识别风险,如基于建材价格走势与宏观经济数据预判成本波动;大数据助力企业掌握市场动态,优化成本管理策略。二者将成为造价决策的重要支撑,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3.1.3 自动化算量与智能计价普及

自动化算量软件将取代手工算量,快速识别图纸构件并计算工程量;智能计价系统结合实时市场价生成造价清单,实现动态计价。这将释放人力,让造价人员聚焦成本分析与价值创造,成为行业标配工具。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成主流

3.2.1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

国家政策鼓励咨询企业向全过程服务转型,该模式覆盖投资决策、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能提升项目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契合业主对综合服务的需求,已在大型基建与房地产项目中广泛应用。

3.2.2 造价工程师角色转变

造价工程师需突破传统算量计价定位,具备跨阶段、跨专业能力:决策阶段参与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协同限额设计,施工阶段管控成本与变更,运维阶段评估维护成本。这要求从业者补充项目管理、法律等知识,适应新角色。

3.2.3 企业业务整合拓展

企业需拓展投资决策、设计管理等业务,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与信息化投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部分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战略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全过程咨询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3.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引领变革

3.3.1“双碳”目标下的行业责任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造价行业需将节能环保成本纳入预算,精准测算绿色建筑与低碳工程成本,评估其经济效益,如分析可再生能源系统、绿色建材的投入与长期收益。

3.3.2 绿色建筑成本管控

造价人员需掌握 LEED、BREEAM 等绿色标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管控成本,综合考量建设、运营、拆除成本,分析低碳技术的成本效益,平衡环保目标与经济可行性。

3.3.3 新兴业务领域拓展

碳排放计价、碳交易咨询、绿色建筑认证咨询等业务将逐步兴起,这类高附加值领域为企业与从业者提供新机遇,需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抢占市场先机。

3.4 国际化进程加快

3.4.1“一带一路”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 沿线基建需求旺盛,我国造价企业可参与海外项目,但需熟悉国际标准(如FIDIC 合同)、当地规范与市场价格,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已有企业凭借专业服务在沿线国家赢得认可。

3.4.2 国际竞争与风险应对

国际咨询公司在技术、品牌上优势显著,我国企业需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需应对海外政策、汇率、文化差异等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3.4.3 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合作

高校需开设国际工程、外语相关课程,企业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引进先进经验,通过合资、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支撑行业国际化发展。

四、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人才短缺与素质提升挑战

4.1.1 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校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化、绿色建筑等内容,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通过内部培训、项目实践提升员工综合能力;行业协会组织交流活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缓解人才缺口。

4.1.2 知识更新与实践能力强化

学校需结合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企业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员工积累经验;从业者需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保持知识迭代,缩短岗位适应期。

4.1.3 人才激励与保留

企业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根据业绩奖励员工;规划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营造良好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减少人才流失。

4.2 技术转型压力与应对

4.2.1 数字化技术投入与创新

企业需加大软件、硬件投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员工技术培训,提升应用能力;结合业务需求研发特色数字化产品,如自主造价管理软件,增强核心竞争力。

4.2.2 新技术与传统业务融合

从业务流程再造入手,将BIM、AI 等技术融入算量计价、成本控制等环节,避免技术与业务脱节,通过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模式创新,释放技术价值。

4.2.3 技术人才储备

企业需引进数字化、智能化专业人才,同时培训内部员工,培养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为技术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4.3 市场竞争与规范化管理问题

4.3.1 差异化竞争策略

中小企业需聚焦细分市场,如古建筑修缮造价咨询,提供专业化服务;大型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拓展业务领域,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4.3.2 行业规范与自律

政府需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行业协会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与信用体系,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

五、结论

工程造价行业将从单纯的成本管控向价值创造转型,通过精细化管理挖掘项目潜在效益;同时,深度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业化、低碳技术应用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智力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恩照.分析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思维与全寿命期成本管理的关系[J].商讯,2020(18):137-138.

[2]阎石林.浅析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J].商讯,2020(18):181-182.

[3]王光久.浅谈市政日常维修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2):66-67.

[4] 高振宇. 建筑工程造价与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