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煤矿科技革新促进自动化设备性能提升研究

作者

陈风东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煤矿行业的科技革新成为必然趋势。自动化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效率、安全与质量。研究煤矿科技革新如何促进自动化设备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科技革新与自动化设备现状

1.1 科技革新发展趋势

国内煤矿科技革新正朝着“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推进。智能化方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融入煤矿生产,如基于AI 的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矿井全流程数字孪生系统逐步落地,推动设备从“自动化”向“自主化”升级;集成化方面,打破传统设备功能壁垒,实现“开采—运输—监测”多设备数据互通与协同控制,如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的联动控制系统,提升整体作业效率;绿色化方面,围绕“双碳”目标,研发低能耗、低污染的设备技术,如永磁同步电机、余热回收系统在运输设备中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同时,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井下适配技术不断突破,为设备远程操控与实时数据传输提供支撑,形成多技术协同的科技革新格局。

1.2 自动化设备应用情况

自动化设备已覆盖煤矿开采、运输、安全监测等核心环节,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支撑。开采环节,智能采煤机可实现自动截割、调高与故障诊断,搭配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形成“采煤机—支架—刮板输送机”自动化作业线;运输环节,无人驾驶电机车、智能胶带运输机广泛应用,通过导航与监测技术实现自主运行,减少人工干预;安全监测环节,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预警,保障井下作业安全。国内大型煤矿已基本实现核心环节自动化设备覆盖,部分先进矿井如陕煤集团红柳林煤矿,构建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系统,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显著提升,但中小煤矿自动化设备应用仍存在覆盖不全、水平不均的问题。

2.创新思维与方法在性能提升中的应用

2.1 智能化设计理念

智能化设计理念从“功能实现”向“自主优化”转变,提升设备性能与适应性。采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设计,为设备搭载多类型传感器,实时采集煤层地质、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通过嵌入式AI 算法实现自主决策,如智能采煤机基于煤层厚度与硬度数据,自动调整截割速度与滚筒高度,适配复杂地质条件;引入模块化设计,将设备拆解为核心功能模块,模块间采用标准化接口,便于故障维修与功能升级,如智能胶带运输机的驱动模块损坏时,可快速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2.2 大数据与云计算融合

大数据与云计算融合为自动化设备性能提升提供数据驱动支撑。构建煤矿设备大数据平台,整合各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数据与生产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在性能优化方面,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建立设备能耗模型,分析能耗与运行参数的关联关系,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如智能胶带运输机根据煤炭流量数据,动态调整运行速度,降低无效能耗;在故障预警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设备故障前兆特征,构建故障预测模型,如基于电机振动数据预测轴承寿命,提前安排维护,减少故障停机。

2.3 新型材料的运用

新型材料的运用从设备结构、部件性能两方面提升自动化设备可靠性与能效。结构材料方面,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如智能采煤机的机架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减轻的同时提升抗冲击与耐腐蚀性能,降低设备运行能耗;部件材料方面,研发适配井下环境的专用材料,如传感器探头采用纳米涂层材料,增强防尘、防水性能,提升监测精度与使用寿命;液压系统密封件使用耐磨损、耐高低温的氟橡胶材料,减少振动与温度变化导致的密封失效;此外,在电机、电控系统中应用新型电子材料,如采用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提升电机驱动系统的效率与耐高温性能,减少能耗损失,如智能胶带运输机的驱动电机采用 SiC 器件后,能耗降低,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适配井下长期高强度运行需求。

3.提升自动化设备性能的对策

3.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推动自动化设备性能提升。政策层面,政府出台煤矿自动化设备升级专项政策,明确性能提升目标(如设备可靠性、能耗指标),将设备升级纳入煤矿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考核体系,引导企业重视设备性能优化;制定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对企业购置高性能自动化设备、研发核心技术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升级成本。资金投入方面,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煤矿企业加大设备升级资金投入,将设备性能提升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支持企业开展设备研发与升级;设立煤矿自动化设备创新基金,资助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发高性能设备核心技术(如新型传感器、AI 算法),突破技术瓶颈,为设备性能提升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撑。

3.2 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

构建“本土培养+外部引进”的人才体系,为设备性能提升提供智力支持。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开设煤矿自动化设备相关专业方向(如智能采矿装备、矿山机电一体化),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备设备设计、维护、优化能力的专业人才;煤矿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培训,针对一线技术工人,重点培训高性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如智能采煤机的故障排查、自动化系统的参数调试;针对技术研发人员,组织赴先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学习,掌握设备性能优化的前沿技术。技术引进方面,合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技术体系;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煤矿设备技术研讨,引进先进设计理念与测试方法,提升国内自动化设备性能水平。

3.3 标准制定与质量监管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与质量监管机制,保障自动化设备性能稳定。标准制定方面,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制定煤矿自动化设备性能标准,明确设备可靠性、能耗、适应性等关键指标(如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单位产量能耗);统一设备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标准,确保不同厂商设备数据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制定设备测试与验收标准,规范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与验收流程,确保设备性能达标。质量监管方面,建立设备质量追溯体系,对自动化设备生产、销售、使用全流程进行监管,记录设备质量信息,便于故障溯源与责任认定;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对投入使用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定期性能检测,对不达标设备责令整改或淘汰;开展设备质量评比与推广活动,宣传性能优异的设备与企业,引导行业提升设备质量与性能,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结束语:煤矿科技革新是提升自动化设备性能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应用创新思维与方法,实施有效的对策,能够显著提升煤矿自动化设备性能,推动煤矿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月 清 . 煤 矿 机 电 设 备 的 电 气 自 动 化 改 造 及 维 护 策 略 [J]. 矿 业 装备,2023,(09):129-131.

[2]樊嘉昕.煤矿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3):4-6.

[3] 李 慧 东 . 矿 井 排 水 设 备 自 动 化 控 制 改 造 实 践 [J]. 机 械 研 究 与 应用,2021,34(05):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