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地质勘查精度提升与成本控制平衡策略

作者

王乐海

山东集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与复杂构造区域延伸,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着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与勘查成本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高精度勘查技术虽能显著降低开发风险,但其高昂的实施成本往往制约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如何在保障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优化与管理创新实现成本可控,已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地质勘查精度提升与成本控制研究意义

地质勘查精度提升与成本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层面,该研究推动勘查方法论的创新与集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构建资源勘查优化决策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深化对勘查过程中技术经济规律的认识。实践方面,面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查逐渐走向深部、复杂和隐蔽地区的趋势,传统勘查模式往往因精度不足导致开发风险增高,或因过度追求精度而造成资源浪费。开展精度与成本协同管理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勘查单位根据矿床类型、勘查阶段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技术手段,优化勘查部署,实现有限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单个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更对提升整个矿产资源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推动精准勘查与高效投入的有机统一,可为促进地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地质勘查精度提升路径

2.1 推动勘查技术方法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地质勘查精度的提升从根本上依赖于技术方法的进步与革新。传统单一勘查手段在应对深部、复杂地质条件时往往存在多解性与局限性,难以满足高精度识别的要求。需大力发展并融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及钻探技术等多种方法,形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通过高精度重磁、三维地震、电磁法等先进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揭示地下岩体形态、构造格架及矿体空间展布。积极引入诸如井下物探、原位测井等工程勘查技术,可实现对矿化信息的精细刻画与验证。这种多技术、多参数的综合分析与相互验证,显著降低了地质解释的不确定性,是提高勘查精度和成果可靠性的核心路径。

2.2 构建基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勘查全过程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工具的应用为勘查精度跃升提供了全新范式。通过构建数字化勘查平台,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地质建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误差,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利用无人机航测、高光谱遥感等技术,可快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地质信息。在数据处理环节,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及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能够深入挖掘多源异构数据中隐含的规律,建立更逼近实际地质状况的精细模型,实现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与评价。该路径不仅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地质模型的精度,更实现了勘查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3 实施以地质问题为导向的优化部署与动态调整

勘查精度的提升并非盲目追求高技术投入,而是一个具有明确地质目标的系统性优化过程。关键在于以解决特定地质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并动态调整勘查方案。在勘查初期,需基于区域成矿规律和矿床模型,进行靶区优选和勘查阶段的合理划分。在不同阶段,根据已有认识程度和待查明的关键地质问题,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与工程网度,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由粗到精、逐步加密”的原则,依据阶段性成果和不断深化的地质认识,对后续工作部署进行实时反馈与动态调整。这种动态管理策略确保了勘查投入的针对性,避免了工程浪费,是实现精度与成本平衡的关键管理路径。

3 地质勘查成本控制平衡策略

3.1 推行分阶段动态优化的成本调控模式

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控制需要建立贯穿项目始终的动态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根据勘查阶段的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资源配置策略。在项目初期,应优先采用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快速评价方法,如区域地球化学扫面、高精度遥感解译等,开展大范围的初步筛查,旨在快速识别和排除成矿潜力较低的区域,将有限的勘查资金集中于最具前景的靶区。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在详查和勘探阶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采用更精细的物探、化探方法并结合钻探验证,实现对资源潜力的准确评价。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预警系统和成果反馈机制,定期对阶段性勘查成果进行经济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调整后续工作方案和预算分配,确保每一笔投入都产生相应的地质成果。这种基于动态评估和持续优化的管理模式,既能够保障关键地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又可以实现对勘查成本的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方案僵化造成的资源浪费。

3.2 构建多层次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经济评价机制是实现勘查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基础。这一体系应当涵盖从项目立项到成果验收的全过程,在技术方法选择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综合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勘查阶段特点、精度要求和经济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避免脱离实际需求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要建立科学的勘查方案优化比选机制,对不同的技术方法组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最优实施方案。要建立健全项目后评估制度,在项目结束后系统总结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勘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投入产出比,分析成本控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本管理范例。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完善勘查项目的经济评价标准和方法,提升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后续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推动行业形成更加理性、高效的投资管理模式。

3.3 创新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模式

改进和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勘查成本的重要途径。要推行项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成本控制标准和定额体系,明确各勘查环节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和费用支出规范,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监控和审计,确保各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组织实施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建立设备共享平台、推行租赁服务模式、合理使用业务外包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成本。同时,要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优化勘查工作流程,消除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地质勘查精度与成本的平衡需依托技术集成、流程优化与动态管理协同推进。通过选用适宜精度的方法组合、引入数字化智能手段、强化过程调控,可实现有限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这一平衡不仅有助于提升勘查成果质量与资源开发效益,更对推动行业向集约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矿产资源的安全供给与高效利用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宇燕.地质勘查单位成本管理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5,(12):134-136.

[2]杨亮.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4,8(12):156-159.

[3]朱海波.无人机测绘在矿山复杂地形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挑战与解决方案[J].世界有色金属,2024,(21):154-156.

[4]孟艳慧.简析矿产地质勘查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金属通报,2024,(07):160-162.

[5]孙树健.煤矿地质勘查技术及要点分析[J].能源与节能,2023,(1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