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家中观看动画片的科学引导与教育策略研究
邱水彦
泰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 泰州市 225300
[摘要]动画片作为当代幼儿重要的视听媒介,其教育价值的有效开发与风险防控成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关键议题。本研究基于发展心理学与媒介教育理论,基于幼儿在家中观看动画片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修改建议:家长可以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根据动画片的角色,情节,方法渠道选择动画片,通过家长陪同,引导幼儿分清想象和现实,提供多种活动方式等方法,帮助幼儿更加健康地观看动画片。
[关键词]幼儿;动画片;策略
动画片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生活习惯,思维智力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的手段,了解幼儿在家中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以及家长对动画片的态度和认知,了解家长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的陪同情况和指导方式,发现了以下问题:第一,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过长;第二,幼儿对动画片的选择随意;第三,缺乏家长的正确指导。因此,如何科学引导幼儿,采用合格的教育策略非常重要
一、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
动画片中个性迥异的角色,曲折惊奇的情节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吸引力,这使得幼儿容易在观看动画片时很容易忘记时间,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缺少自制力,家长需要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进行一些限制性措施,有意识地控制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①
父母可把动画片当作建立规则意识的载体,看动画片之前先以温和的态度、平等交流的形式和幼儿共同讨论看动画片的规则,比如每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每天看动画片的次数、观看动画片时的注意点等。要注意少时多次,单次观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超过二十五分钟,一天内不超过一个小时,当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对幼儿有意识地看动画片进行了教育与督促。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动画片作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奖励方式,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互动。这种民主式的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观看动画片也会成为家庭生活中的积极活动。家长不能在幼儿兴致高涨时强行终止观看活动,这会激起幼儿的反抗心理,也会阻碍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二、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动画片资源
在选择动画片前,家长需要具备一定媒介素养,要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是适合幼儿观看的,同时以幼儿的喜好为基础,②在这两点基础上,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让幼儿在看动画片时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一)从动画片中的角色来选择动画片
在主人公选择方面,3-6岁幼儿“泛灵论”观念使其相信一切都具有生命和灵魂,并对身边事物进行拟人化,这也就使得家长在选择动画片的时候,可以倾向于动物具人格类型的动画片,像是将动物拟人化的动画片,典型案例有《小马宝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在名字上都会带上动物的名称,主人公也都是给予人的语言思考和动作的动物。也可以把东西拟人化的动画片,如《玩具总动员》,这类动画片都以无生命的物品为主角。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动画人物性格的选择上③,家长可选择性格略有瑕疵的人物作为幼儿观看动画片的主人公。也可根据幼儿爱好进行选择,例如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选择可爱,勇敢,善良的人物,又或者搞笑,有创意的人物。动画人物的性别能力以及热情程度会影响着幼儿对于动画人物的喜爱程度。
(二)从动画片情节来选择动画片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3-6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家长应该选择一部现实为基础的动画片,而不是完全架空的动画片,往往有现实基础的动画片更能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
同时,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弱,所以家长可以选择由重复同一结构组织而成的单元剧类型的动画片。例如《汪汪特工队》就是这一典型,汪汪特工队的剧情总体来说就是某只小动物遇到了困难,求助汪汪队,汪汪队队员各司其职,帮助小动物解决困难,完成救援活动。这种单元剧往往都会采取一支小队作为主角团队,剧情内容也以帮助周围居民解决苦难为主,每一集的模式都是相同的,能够在反复和变化中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该动画片,期中的“询问”环节能够与幼儿形成互动,增加幼儿的代入感获得成就感。
单元剧类型的动画片还有个特点为好人的绝对性胜利。幼儿观看动画片同时也是在追求自身的某种愿望,处于前习俗阶段的幼儿通过惩罚和服从来判断道德,幼儿眼中的世界是非黑即白,这也使得他们偏向于“正义战胜邪恶”的动画。④
家长还可与幼儿园老师紧密合作,向幼儿园老师请教,以得到挑选动画片的意见,从家园合作的角度来进行连贯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家长完成了对动画片的第一轮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可把这些动画片强制的交给幼儿,而是将其列在幼儿的选择范围中,供幼儿自主选择,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动画片的作用。
三、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给予适当的陪同与指导
(一)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动画片
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影视节目,可以帮助幼儿把关,通过把关来帮助幼儿培养过滤能力,对于暴力内容多,价值观不正确的动画片,家长要说明理由后,强制禁止。
由于幼儿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低,家长在与幼儿一同观看动画片时,需要及时解决幼儿对动画片中超出认知范围的内容,或者隐晦表达的内容产生的疑惑。因此,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动画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分析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例如:主人公有哪些优点、缺点?反派角色有哪些不良行为?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情节?。通过分析人物角色,让其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促进幼儿的理解消化,保证正确解读,形成自我认知体系。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适当向幼儿提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关注内容或与幼儿一同讨论动画片中的故事内容,例如“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让幼儿判断这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再根据回答调整措辞,帮助幼儿吸收动画片中正确的思想观念,摒弃动画片因为自身原因产生的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内容⑤。
在观看的途中,家长还需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不能够为了强调纪律而忽视幼儿的问题。在阐述自身看法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发展或者及时干预保证幼儿的成长
(二)引导幼儿正确观看动画片
1.引导幼儿分清想象和现实
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具备对动画片的内容进行怀疑,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动画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常常是由于儿童辨析能力欠缺所造成。
动画片的制作往往掺杂着虚构,我们可以守护幼儿的童心,对于圣诞老人,汪汪队这种虚拟的形象不急于否定,但对于威胁幼儿安全的内容要加以现实材料进行证明保证幼儿的安全。
另外,也有些幼儿会被动画片中的灵异元素或暴力手段吓到,产生心理阴影,这时家长除了及时限制,还需与幼儿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幼儿克服恐惧。
2.引导幼儿对动画片中正确与错误言行进行辨别
家长需要注意在生活中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告诉幼儿正确和错误。让幼儿形成初步的行为准则,产生判断标准。
在观看动画片时,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动画人物的行为,对此进行判断。例如人物做出的行为是善良的,还是自私的,一起讨论这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合适,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背后的含义。
家长也可以鼓励幼儿思考动画片人物行为的带来的后果,若行为正确,会有什么好处,若行为错误,会有什么后果,建立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观念,培养责任感。
(3)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历分析动画片的主题和涵义
幼儿的移情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出现幼儿无法理解人物的行为的状况时,家长可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带入人物的处境,理解人物的心情。也可在日常生活中领幼儿走一走,谈一谈,分享生活经验,增加个人经验,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经历分析动画片的主题和涵义。
四、引导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家长控制了幼儿看动画片的次数与时间之后,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其他丰富有趣的活动。例如,提供数量充足且种类丰富的玩具供幼儿玩耍,和幼儿一起看绘本,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展,透过颜料画笔的黏土等等,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父母还要力所能及地尽量带幼儿外出游玩,跳、跑,增强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提高灵活性,帮幼儿宣泄能量,使幼儿认识到动画片仅仅是众多游戏之一,降低对于动画片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詹晶.浅谈动画片与幼儿教育[J].新智慧,2021(20):43-44.
[2]彭莉洁.家长指导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从幼儿观看动画片来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2):84-86
[3]张喆颖. 幼儿对动画人物形象评价及喜爱偏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迪里努尔·艾则孜. 基于儿童视角动画片选择偏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21.
[5] 钱芳芳.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教育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注释
②彭莉洁.家长指导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从幼儿观看动画片来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2):84-86
③ 张喆颖. 幼儿对动画人物形象评价及喜爱偏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④ 迪里努尔·艾则孜. 基于儿童视角动画片选择偏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21.
⑤ 钱芳芳.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教育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邱水彦 ,2001年7月生人,女,汉族,江苏泰州,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