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庞璐莹
天台县街头镇中心小学 317205
一、引言
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意义重大。然而,农村小学受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等限制,音乐教育长期处于薄弱状态。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虽涵盖歌唱、欣赏、乐理、创作等多元内容,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但在农村教学中,因专业师资匮乏、设备短缺等问题,教材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困境 —— 基于人音版教材的实践
(一)师资薄弱,专业能力不足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音乐教师兼职化” 现象,多数教师非音乐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与教学技能。使用人音版教材教学时,教师难以把握教材编排逻辑与重难点。比如教授《do re mi》识谱课时,无法科学引导学生理解音高、节奏;开展合唱教学时,难以纠正学生发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资源短缺,教材使用受限
人音版教材配套的课件、音视频、乐器等资源在农村小学普及率低。一方面,学校经费有限,难以购置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学生只能 “听音频” 感受音乐,无法体验演奏乐趣;另一方面,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难以获取线上优质资源,只能依赖教材文字和简单插图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低迷。
(三)方法传统,缺乏个性化指导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仍以 “教师教、学生学” 的传统模式为主,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人音版教材包含不同难度内容,如低年级儿歌学唱、高年级音乐创作,但教师采用 “一刀切” 教学,无法根据学生基础、兴趣调整内容。例如,部分学生对音乐创作感兴趣,却因缺乏针对性指导,只能简单模仿教材,限制创造力发展。
(四)评价单一,反馈滞后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多以 “课堂表现 + 期末演唱” 为主,标准主观、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音乐素养。教师无法通过科学数据掌握学生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也不能依据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滞后的反馈不仅降低学生积极性,还阻碍教学质量提升。
三、AI 赋能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结合人音版教材教学要求,从四个维度构建 AI 赋能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全面革新。
(一)AI + 资源整合:构建多元化教材配套资源库
AI 能打破地域限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教学提供丰富的 “教材延伸资源”。一方面,依托 “智慧教育平台”“音乐 AI 课堂” 等 AI 智能平台,将人音版教材内容转化为多元数字资源。如教授三年级《快乐的 do re mi》时,AI 平台用动画展示音符形状与音高,让学生直观理解音符排列规律;还提供虚拟乐器演奏功能,学生点击屏幕即可 “演奏” 歌曲,增强教学趣味性。
另一方面,AI 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农村学校通过 AI 平台接入城市优质学校音乐直播课。如开展五年级《京剧脸谱》课程时,农村学生可观看专业教师的京剧唱腔示范、脸谱绘画教学,还能通过 AI 互动功能提问,弥补专业师资不足。
(二) AI+ 教学方法:革新课堂教学形式
AI 优化教学流程,将 “单向灌输” 转变为 “互动探究”,提升教学效率。一是 “AI+ 情境教学法”,利用 VR 技术创设沉浸式音乐情境。教授四年级《森林狂想曲》时,教师用 VR 设备打造 “虚拟森林”,学生佩戴 VR 眼镜仿佛置身森林,聆听自然声音,
配合教材音频,更直观理解 “自然音乐” 内涵,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二是 “AI + 游戏化教学法”,将人音版教材中的乐理知识、节奏训练设计成 AI 游戏。针对节奏训练,AI 平台开发 “节奏大师” 游戏,学生点击屏幕跟随节奏完成任务,系统实时反馈准确性并调整难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 AI+ 个性化指导:实现 “因材施教”
AI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解决 “一刀切” 问题。课前,AI 平台测试学生音乐基础,结合人音版教材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如基础薄弱学生推荐教材基础儿歌课程,基础好的学生推荐音乐创作、乐器演奏进阶课程。
课中,AI 工具实时监测学习情况并指导。歌唱教学中,AI “智能声乐助手” 通过麦克风采集歌声,分析音准、节奏问题并实时纠正;乐器教学中,AI “虚拟乐器教师”通过摄像头观察演奏姿势,纠正指法错误,帮助掌握技巧。
课后,AI 平台根据课堂数据推送个性化复习任务与拓展资源。如针对未掌握的乐理知识推送教学视频和练习题,对音乐创作感兴趣的学生推送教材创作案例和工具,鼓励自主创作。
四、AI 赋能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与展望
(一)面临挑战
实践中,AI 赋能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 AI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农村学校缺乏电脑、VR 设备、麦克风等硬件,网络支持不足,无法满足 AI 教学需求;二是教师 AI 应用能力不足,多数教师缺乏 AI 知识与操作技能,难以熟练运用 AI 工具教学;三是 AI 资源适配性待提升,现有 AI 音乐教学资源多针对城市学生,缺乏契合农村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的资源,与入音版教材结合度不够。
(二)未来展望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完善农村学校 AI 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硬件与网络资源,保障 AI 教学开展;二是加强教师 AI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教师 AI 应用能力,使其能熟练整合资源、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三是推动 AI 资源本土化开发,鼓励教育企业、高校与农村学校合作,结合人音版教材和农村学生实际,开发适配性强的 AI 音乐教学资源。
五、结论
AI 技术为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强大支撑,通过资源整合、方法革新、个性化指导、评价优化,有效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资源、方法等问题,充分发挥人音版教材育人价值。尽管当前面临基础设施、教师能力、资源适配等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加大、技术发展与实践探索深入,AI 必将在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倩.“音乐教育新体系”理念下小学音乐互动教学探究[D].南昌航空大学,2024.DOI:10.27233/d.cnki.gnchc.2024.000593.
[2]陆静雯.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析[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乡村教育研究篇.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江埔小学;,2023:26-28.DOI:10.26914/c.cnkihy.2023.047457.
[3]屠心文.游戏化单元教学视域下农村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 年第七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23:351-353.DOI:10.26914/c.cnkihy.2023.0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