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教学中融入转化思想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佳莹

赤峰市松山区水地小学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中,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多边形面积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图形面积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本文通过多种策略的实施,将转化思想融入教学各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

关键词:转化思想;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

转化思想作为一种关键的数学思想,在帮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概念、掌握计算方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多边形面积问题巧妙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面积问题,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效思路与方法。因此,深入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直观的图形情境,渗透转化思想

直观的图形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初步感知转化思想。教师通过设计图形展示环节,将不同的多边形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之间的异同点,激发学生对图形转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转化思想。在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同时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与之底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为6厘米,斜边为5厘米,高为3厘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那现在看看这个平行四边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并且底边长度相等。教师接着进一步引导:“大家想一想,能不能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们陷入思考,此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后续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思考,初步感受转化的可能性,为后续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埋下伏笔。

二、开展动手型操作活动,验证转化思想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图形的转化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转化思想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通过转化来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合理性。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形状、大小各异的三角形纸片,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将三角形转化为其他已知面积的图形。学生们可能会采取多种方法,如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将三角形沿中线剪开,旋转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直观地看到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还通过测量和计算,验证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正确性。这种动手操作的体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信息化图例演示,呈现转化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借助信息化图例演示,能够将抽象的图形转化过程以更加直观、生动、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视频等,教师可以详细展示多边形如何通过平移、旋转、割补等方式转化为其他图形,并且能够突出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转化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转化过程,信息化演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在“梯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梯形,上底为3厘米,下底为5厘米,高为4厘米。然后,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将梯形沿两腰中点连线剪开,接着将上半部分的梯形绕其中一个中点旋转180度,与下半部分的梯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演示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采用了颜色对比和线条闪烁的方式。例如,将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不同颜色标记,在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后,闪烁显示平行四边形的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之和;同时,用相同颜色标记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使学生明确两者是相等的。通过详细、直观的信息化图例演示,学生们能够轻松地理解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四、启发组合图形的分解,感悟转化思想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组合图形进行分解,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已经熟悉的基本多边形,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多边形的面积,最后通过求和或求差的方式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悟转化思想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学生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类似房子形状的图形,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三角形的底为4米,高为3米,长方形的长为6米,宽为4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提问:“同学们,这个图形看起来比较复杂,我们该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们开始思考,教师适时启发:“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图形分成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来分别计算面积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恍然大悟,将组合图形分解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然后,学生们分别计算三角形的面积(4×3÷2=6㎡)和长方形的面积(6×4=24㎡),最后将两者的面积相加(6+24=30平方米),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转化思想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复杂图形面积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生活化随堂习题,应用转化思想

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通过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多边形面积问题,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转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随堂习题:“小明家的院子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花坛,近似为一个多边形。为了美化花坛,小明的爸爸打算在花坛里铺上草坪。已知每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8元,小明测量了相关数据(给出多边形各边长度及部分角度信息,可通过分割转化为几个三角形和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请同学们帮小明算一算,购买草坪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们拿到题目后,首先运用所学的转化思想,将不规则的多边形花坛分割成几个熟悉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然后,他们分别计算这些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并求和得到花坛的总面积。最后,根据每平方米草坪的价格,计算出购买草坪所需的费用。通过解决这道生活化的习题,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结语

转化思想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锻炼了学生的公式推导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空间观念。通过创设直观图形情境、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应用信息化图例演示、启发组合图形分解以及设计生活化随堂习题的渗透策略,能够将转化思想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领略转化思想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宗军.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4,(17):73-75.

[2]张雪.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