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维护管理策略研究
李勇
山东朗晖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400
引言
在我国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化工设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要素。化工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化工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引进和自主研发一系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设备后,我国化工企业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地生产。
1 化工设备可靠性分析
1.1 化工设备可靠性定义与评价标准
设备可靠性指的是化工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执行既定功能的能力,体现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的能力。在化工行业中,设备的可靠性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评价设备可靠性时,常用的指标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MTBF)、故障率、维修时间等。MTBF 是评估设备在连续运行状态下的可靠性重要指标,反映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平均时长,数值越大,设备的可靠性越高。故障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是衡量设备性能稳定性的另一重要指标。维修时间则用于衡量设备在出现故障后恢复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长短,越短的维修时间意味着设备的维修效率越高,影响设备可用性。
1.2 化工设备可靠性分析方法
可靠性分析方法是评估化工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工具,能够有效识别设备潜在的故障模式并评估其影响。其中,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对设备各部件的潜在故障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对设备整体运行的影响,并依据故障的严重性、发生概率和检测难度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可靠性块图(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RBD)则通过图示化的方式,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组件在故障情况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提供直观的结构性分析。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是一种基于事件树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模型,识别导致设备故障的根本原因,并评估各类故障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蒙特卡洛模拟与统计分析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随机模拟技术,模拟不同条件下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可靠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帮助预测设备的长期可靠性和故障趋势。
2 提高化工设备可靠性的维护管理策略
2.1 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做好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安全隐患,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1.1 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检查和记录等工作,设备清洁是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内容,包括关闭设备确保其安全状态,使用适当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清理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灰尘、油污和化学残留物,特别关注散热部位、传动部件和密封部位,清洁后用干净的布擦干设备。根据设备说明书选择适合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检查润滑点并使用油枪或注油器添加润滑油,紧固工作可防止设备松动和变形要定期检查螺栓、螺母和紧固件,使用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扭矩值进行紧固,并记录紧固情况,及时处理松动。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关键参数后要使用专业检测工具来查验数据是否准确,详细记录异常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每次检查和维护后填写维护记录表。
2.1.2 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维护保养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和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检测,按照标准对设备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和状态评估,使用超声波检测仪、红外热像仪和压力测试仪等专业检测工具,确认设备各项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运行。第二,系统校准,对设备的传感器、仪表和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校准。第三,预防性更换,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历史数据,对老化的密封件、阀门和过滤器易损件进行预防性更换。第四,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和防爆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保障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2 确定维护周期与维护内容
在制定依赖于可靠性的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策略之际,明确合理的维护周期与维护项目成为确保策略可行性的核心要素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对设备的可靠性状态有深入的认知,还需全面考量设备的运作环境、工作强度以及维护成本等多重因素。依据设备的可靠性评估结果及故障模式分析的产出,能够大致划定维护周期的范畴。可靠性评估提供设备故障频率的量化指标,而故障模式分析则能够揭示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类型及其根源。通过整合这两类信息,可以精准地预估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节点,进而确立恰当的维护周期。在设定好维护周期之后,紧接着的任务是明确具体的维护事项。这一环节同样依赖于故障模式分析的成果。首先,依据故障模式分析中识别的关键部位与核心组件,确立维护的优先级与重点。这些部位和组件往往成为设备故障的根源,故应作为维护的重点对象。其次,针对上述关键部位与核心组件,制定详尽的维护操作手册。此手册应包含维护流程、实施方法、所需工具及物料的具体信息,确保维护活动的规范化与高效性。常见的维护活动包括检查、清洁、润滑、紧固以及替换等。最后,还需对维护操作的适用性与性价比进行评估。这意指在规划维护方案时,既要考量维护的实际效果,也要考虑其经济性和执行便利性,确保维护内容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维护策略的最佳配置。
2.3 智能化技术在预防性维护中的应用
在数据采集领域,化工企业可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在管道表面部署大量微型传感器,根据管道长度和重要性调整传感器的安装间隔(每 1~2m 部署一个温度和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以 50~100kbps 的速率实时传输数据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处理。例如,在化工反应釜中,结合历史数据(如温度、压力、搅拌速率)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故障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精度可超过 80% 。如果反应釜表现出异常趋势,可提前 12~24h 发出预警。在设备维护决策中,利用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可精准识别设备故障类型。例如,在化工水泵的故障诊断中,智能检测系统的准确率可达到 90% 以上,能为维修人员提供有效指导。同时,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合理分配维修人员和备件,显著提升保养效率并缩短设备停机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与维护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展望未来,期望这些维护管理经验可在更多化工企业广泛应用并不断优化完善,同时借助新技术发展,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的设备维护管理,推动化工行业生产水平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亚林.化工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5,(17):47-49.
[2]李维芳.化工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维护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14):78-80.
[3]毛伟.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管理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4,50(12):162-164.
[4]王健男.化工企业公共工程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策略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5,51(08):130-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