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作者

白静

科瑞斯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00

0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张,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建成环境替代,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之肺”,其生态功能对维持城市可持续性至关重要[1]。然而,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人为活动干扰及污染物输入,显著改变了绿地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属性,其中土壤理化性质演变与重金属累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设置连续城市化梯度样地,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及重金属累积规律,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路径,为城市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样点设置

选取某城市中心区及近郊区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根据城市扩张方向,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划分为 3 个梯度:核心区(0-2km,城市化率 580% )、缓冲区( (2-5km ,城市化率 50%-80% )、郊区 (>5km ,城市化率 .<50% )。每个梯度设置5 个重复样点,共15 个样点。样点避开道路红线 (>5m) )、建筑物基础 (>3m) )及明显污染源(如垃圾堆放点),确保代表性。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在每个样点采用四分法采集 0-20cm 表层土壤(混合5 个样方,每个样方直径 10cm,深度 20cm ),剔除石块、植物残体后,风干研磨过 2mm 筛备用[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pH 值采用电位法(水土比2.5:1);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容重采用环刀法;孔隙度通过容重与比重( 2.65g/cm3 )计算(孔隙度 (1-容重/比重) ×100% )[3]。

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 HNO3 -HClO₄消解(体积比 4:1),消解后定容至 50mL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 Cd、Pb、Cu、 Zn 、Cr、Ni 含量(检出限分别为0.01、0.1、0.05、0.05、0.05、 0.02mg/kg) )。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26.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 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用Origin 2021 绘制图表。显著性水平设为 p<0.05 。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化梯度下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

不同城市化梯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表 1)。pH 值随城市化梯度呈先降后升趋势:核心区( (6.2±0.3) )显著低于缓冲区( ⟨6.8±0.2⟩ )和郊区 (7.2±0.4)(p<0.05) ),可能与核心区工业废水渗漏及酸性气体沉降有关;缓冲区与郊区 pH 值无显著差异(p>0.05) )。

有机质含量随城市化程度增加显著降低 )[4],容重与孔隙度变化趋势相反,核心区容重( 1.48±0.05g/cm3, )显著高于缓冲区( ⋅1.32±0.04g/cm3 )和郊区( 1.23±0.03 g/cm3 )( p⩽0.01⟩ ),较郊区增幅达 21.7% ;孔隙度则从核心区( 42.6±2.1% )到郊区( 51.2±2.5% )逐渐增加,降幅为 12.3% 。土壤压实是容重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孔隙度下降进一步限制了根系生长与水分渗透[5]。

表1 不同城市化梯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

2.2 城市化梯度下重金属累积特征

不同城市化梯度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除 Ni 外,其余 5 种重金属含量均随城市化梯度递增( ⋅p<0.01, )。其中,Cd 增幅最大(核心区 0.35±0.04mg/kg vs 郊区

0.18±0.02mg/kg ,增幅 94.4% ),Pb 与 Zn(89.6±5.2mg/kg vs 53.1±4.3mg/kg ,增幅 68.7% )次之; cu 与 cr 增幅相对较小;Ni 含量在各梯度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2.3 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累积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 Cd、Pb、Cu、Zn、Cr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72~-0.58 ),说明有机质可通过络合、吸附等作用固定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容重与 Cd、Pb、Zn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1=0.61~0.49 , p<0.05AA) ),容重越大(土壤越紧实),重金属迁移阻力越小,更易在表层累积;pH 值与 Zn 、Cr 含量呈弱正相关( 、0.28, p>0.05⟩ ),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3.1 城市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

核心区因工业活动释放的 SO2 、 NOx 等酸性气体溶于雨水,导致土壤酸化;而缓冲区与郊区因植被恢复及人为改良,pH 值逐渐回升。有机质含量随城市化递减是普遍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枯枝落叶输入减少,同时土壤压实抑制了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矿化。容重增加与孔隙度下降直接反映了土壤结构的退化,这与城市施工机械碾压、硬化地面扩张密切相关,而结构退化进一步削弱了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5]。

3.2 城市化驱动下重金属累积的关键因素

核心区作为污染源集中区,工业废气(如 Cd、Pb)、交通尾气(如Pb、Zn)及地表径流(如 Cr、Ni)输入的污染物远超土壤自净能力,导致重金属含量显著升高。此外,土壤理化性质的退化降低了重金属的吸附固定能力,促进其在表层累积。值得注意的是,Ni 含量在各梯度间无显著差异,可能因其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且城市化活动对其输入量影响较小。

3.3 管理对策与建议

为缓解城市化对绿地土壤的负面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优化城市绿地规划,增加核心区与缓冲区的植被覆盖度,通过枯枝落叶归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② 加强污染源控制,严格限制工业废气、废水排放,推广低重金属建材与清洁能源,减少交通尾气与垃圾渗滤液污染。

4 结论

城市化进程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如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容重)间接驱动重金属在绿地土壤中的累积。具体表现为:城市化程度越高,土壤 pH 值先降后升,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下降;重金属总量随城市化梯度递增,其中 Cd、Pb、Zn 增幅最为显著。建议通过优化绿地规划、控制污染源及实施生态修复等措施,维持城市绿地土壤健康,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尚飞, 龚鑫, 上官华媛, 姚海凤, 王滨, 李志鹏, 孙新. 城市化过程中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真核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25, 33 (03): 160-171.

[2]来雨晴, 蓝伟根, 张炎晶, 邓星, 陈晓熹, 郭微, 孙延军, 袁程, 刘仪烨, 周兰平,沈晓岚, 尹文. 城市绿地木本植物根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因素[J]. 绿色科技,2024, 26 (03): 14-20.

[3]伍海兵, 欧阳三姓, 薛苗苗, 梁晶. 郑州市国际旅游度假区绿地土壤质量特征研究[J]. 园林, 2021, 38 (12): 18-23.

[4]马想, 张浪, 黄绍敏, 张琪, 韩继刚, 俞元春.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研究现状及问题[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 (08): 61-68.

[5]樊兰英, 闫丽娟, 刘随存. 太原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 18 (03):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