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小地图 激活大力量
缪晓笛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幼儿园中大班的自主游戏中,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大多数时候,幼儿由于游戏水平较低的缘故,总是出现如行为重复、参与度低下和游戏秩序混乱的问题,并且结合思维地图在幼儿园的普遍使用和研究现状,思维地图在儿童利用和教师思考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思维地图的运用静态且孤立,呈现线性结构;第二,儿童的思维地图简单且有限,信息的承载量比较少;第三,思维地图的呈现混沌且零散,内容缺失。
基于上述,研究者深度分析思维地图在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应用和思维地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能力,以下是对思维地图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运用的几点浅谈:
一、思维地图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运用
1.规划游戏内容: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地图帮助幼儿规划游戏内容。比如,使用圆圈图展示游戏主题,用树状图分解游戏任务,让幼儿明确游戏目标和步骤。这样的规划不仅能让幼儿对游戏有整体的认知,还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自主探索: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使用思维地图进行自主探索。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用气泡图记录角色特征,用流程图展现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幼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和游戏情境,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合作与交流:
思维地图还可以作为幼儿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媒介。在小组游戏中,幼儿可以共同绘制思维地图,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地图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用双气泡图对比游戏前后的变化,用括号图整理游戏山的获和感悟。
二、思维地图运用的效果与意义
1.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参与度:
思维地图的运用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和参与度。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通过绘制思维地图,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思维地图的系统性也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游戏中运用思维地图,能够让幼儿学会独立规划、自主探索和反思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思维地图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运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参与度,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推广和运用思维地图这一工具,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儿童的思维地图到底是什么?与大家常说的儿童表征和儿童海报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儿童表征是儿童处于语言发展不成熟时期的一种补充交流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新途径。然而儿童表征、儿童海报和儿童思维地图三者都是指向我们期待的儿童立场的。可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基于新经验去主动建构,师幼互动,最终指向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儿童的多元学习和深度学习。
思维地图如何具体提升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兴趣?研究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观呈现游戏内容,增强理解
图形化展示:思维地图通过图形、线条和符号等直观的方式展示游戏内容,使复杂的游戏规则和情节变得简单易懂。这种可视化的方式符合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清晰呈现游戏目标:在思维地图中,教师可以明确标出游戏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幼儿理解 2 游戏的整体框架和流程。这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更有目标地行动,减少迷茫和困惑,从而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引导自主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绘制思维地图,将他们的想法和创意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创作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2.鼓励创意表达:在绘制思维地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加投入和享受。
三、促进游戏互动与合作
共同绘制思维地图:在小组游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共同绘制思维地图。这种合作方式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共同绘制的过程也能够让幼儿更加关注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从而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2分享与讨论:在绘制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思维地图,并讨论其中的内容和想法。这种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游戏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游戏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体验
1.丰富游戏形式:思维地图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游戏中,如角色扮演、建构游戏、益智游戏等。这种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挑战。
2.定期更新游戏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地图定期更新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以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更新方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和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
综上所述,思维地图通过直观呈现游戏内容、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游戏互动与合作以及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体验等方式,具体提升了幼儿的游戏兴趣。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然,思维地图的优势不仅局限于此,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地图可以将幼儿当时的所思所想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帮助幼儿巩固思维,还可以清楚地发现思维中的碰撞点,对学龄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思维地图体现了不同观察的视野与角度,是人们内心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它不仅能帮助老师理清思路,把诸多想法整理出头绪,也让孩子养成分角度思考的习惯,理解分类、排序、时间、空间等概念,在迁移中学会各个主题中包含的知识。
3.思维地图可以让幼儿深刻理解绘本、故事或者经历的流程和过程,帮助幼儿回忆并记录,产生属于幼儿自己的思维途径,帮助幼儿思考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思维小地图,激活幼儿大力量。在思维小地图的推动下,师幼角色发生改变,由最初的“教师教儿童”转向 “儿童教儿童”。教师与儿童共同探索和交流,教师 更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儿童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思维地图与幼儿的一次次对话,在一次次反思与调整中,逐步完成与幼儿、与教师共同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线索制定板块和内容,让幼儿像填空一样将图画填进去,这并不是真正属于幼儿的想法,反而会框死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充分尊重幼儿,引导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产生有深度的师幼互动,积累表征素材库,同时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提供真实适合幼儿的环境作为幼儿学习的前提,通过经验积累、师幼互动、同伴分享等多种方式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发现和创造,拓展幼儿的思维,完成思维地图的真正闭环。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思维地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理论与实践 [J]. 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 (02): 45-50.
[2]陆梦珂. 让思维可见:思维地图在绘本教学中的运用——以大班《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绘本阅读为例 [J]. 好家长, 2024, (23): 52-53.
[3]戴雪芳. 一百种语言的可能——走向深度学习的种植区课程活动探索 [J]. 早期教育, 2023, (13): 23-25.
[4]申灵灵. 利用思维地图提高学前儿童视觉素养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