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思考

作者

万江涛

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营养,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点和需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秦皇岛市通过实施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传承推广系列工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治理、道德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探索。秦皇岛历史文化悠久厚重,理应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中不断书写秦皇岛担当、贡献秦皇岛力量。

一、秦皇岛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中不少道德观念在今天仍具重要推广价值。3000多年前,诞生于秦皇岛地域的孤竹文化被研究界称为儒家文化的源头,其文化精髓——伯夷叔齐道德精神绵延至今,充盈在秦皇岛大地之上。但毋庸讳言,秦皇岛市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高水平人才短缺,文化发展支撑乏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发挥好其正本清源,提升理想境界和思想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懂文化、懂经济的高素质人才引领。目前,秦皇岛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文化行业中端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文化研究人才储备也有所不足。特别是各文化类民非组织存在中老年人偏多等情况,造成文化团体在活动开展方面存在水平档次较低,受众面较窄的实际现象。

二是弘扬和宣传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人民,传承和弘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事实证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民间力量、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机构来进行传承弘扬与探索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秦皇岛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弘扬与宣传专业机构相对较少,对一些经典还不能够切合时代精神来进行通俗化阐释。在与文创产品的结合上,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整理不够,产品创意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宣传传播手段也相对单一,较多的停留在传统媒介和传统的看板、宣传画等老形式上,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平台的应用还不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效果。

三是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无数先辈用汗水和生命实践出来的,也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能量源和力量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传统文化也是育人的文化,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任何行业或领域都可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习推动做“两创”的文章。但目前,推动“两创”工作的主力军仅限于文化相关部门。一些非文化部门认识还不到位,创新举措不多,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没有深入就不会有浅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和实践运用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继承研究和论证分析,只有学深悟透,才能领会其思想伟力,才能见证其精神力量,才能合理发挥其在引领时代、重塑社会价值体系方面的指导作用。

二、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贡献秦皇岛力量

秦皇岛作为儒家文化的源头——孤竹文化的诞生地,传承着先秦碣石文化、战国求仙文化、汉唐边塞文化、明清迄至现代的长城文化,近代以来的旅游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国海文化,在贯彻落实“两创”要求中理应有更强的文化自觉、更大的文化担当和文化作为。

1、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大文化观”。

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秦皇岛绵延几千年的孤竹文化、先秦碣石文化、战国求仙文化、汉唐边塞文化、明清迄至现代的长城文化,近代以来的旅游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国海文化,良性整合、串珠成串,打造中国北方标志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地”。从供给侧来说,文化本身就具有整体性,只有形成大文化景观,才具有持久震撼的力量;从需求侧来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样表现在文化需要上,随着交通越发便捷,文化观感的整体性、连续性需求越发强烈。因此,“大文化观”的文化建设思路,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必然趋势。

2、深化研究阐释,夯实学理支撑。

秦皇岛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伯夷叔齐作为商周时期秦皇岛气质(古孤竹国文化)的最初代表被尊为中华文化最早的两位圣人(语出孔子)。春秋战国时期秦皇岛地区孕育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碣石求仙文化;秦汉隋唐时期秦皇岛作为北方军事重镇被诗人誉为“秦时明月汉时关”,进而由此昭示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精神——这就是产生在秦皇岛(李广射虎)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诚”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明清迄至近代,秦皇岛作为边塞雄关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秦皇岛精神在这个时代表现为雄关精神、长城精神、坚守精神。由此而打造出秦皇岛人最为草根的民间生态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出水才看两腿泥”的“泥腿”个性;升华到精神气质层面则表现为“坚毅执着、自信守信”的“执著”精神。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秦皇岛人民自强自信、埋头苦干,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工商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感动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成为建设现代秦皇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秦皇岛深厚的“精诚执著”文化积淀。在长期的文化积淀磨合中,这些发轫于秦皇岛的地域文化品格,早已深深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对其进行提炼总结,进而实现现代化转换,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启发作用。

3、坚持项目化思维,加快塑造“秦皇岛文化”品牌。

在具体措施上,秦皇岛市高标准谋篇布局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全域文旅文创融合的路线图、任务书更清晰,成效更显著。从《海上生明月》《孤竹浩歌》到《幽燕秦皇》《长城》《冲冠一怒》,多个文旅爆款IP让秦皇岛频频出圈,形成独具秦皇岛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标识。

下步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提升力度:

一是坚持以项目为导向进行全方位谋划,深入挖掘秦皇岛厚重的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强大的中华优秀文化超级IP矩阵,打造完整的推广宣传计划,让更多游客在行走秦皇岛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文脉,领悟文化精髓;

二是坚持以创新理念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文化创意全产业链,全力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人才和产品协同发展,增强工艺美术产业实力,推出高质量艺术精品,推动相关文化创作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和创新,加快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进程;

三是坚持以科技赋能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充分运用3D、VR(虚拟现实技术)、媒体互动等先进技术,创造出可视化展示、互动式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新型文旅形态及模式,完善高速网络、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供个性化旅游推荐、智能导览等智慧旅游服务,推广在线展览、虚拟旅游等文旅消费新热点,为文旅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四是坚持以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文旅品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优化酒店、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健全旅游市场监管制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肖伟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人民日报》,2023 年 10 月 31日。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 75 页。

[3]《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 1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