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为导向的幼儿阅读档案袋实践探索

作者

丁徐菁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正文: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发,对如何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提升游戏活动质量的同时,关注过程质量评估,“评估什么”和“怎样评估”才能让儿童的想法能实现,学习能持续,发展能识别。近年来,我园眼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是着力在儿童当下的需要之上,将教育质量评估精准地聚焦于“全阅读”,以“政策基础”为航标,以“理论基础”为定向,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理念引领和“图书馆项目”实体建设为载体,帮助儿童建立阅读档案袋,让评价变得更具阶梯性和结构化,让评价可操作、可借鉴、可辐射。

一、取智问道:理论基础与问题梳理

质量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园依据政策文件,从“评估什么”和“怎么评估”两个基本点出发,纵向打通、横向织网,让科学评估的步伐更加清晰。

1.关注五个问题。阅读档案袋在创建前期,我园通过圆桌会议、主题沙龙、联合教研等活动,梳理问题,以点带面,变“个体问题”为“共性问题”。问题1:阅读档案存什么?问题 2:“听说读写做演”的作品如何收集?问题3:如何实现儿童、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参与?问题4:如何对阅读档案袋进行说明?问题5:阅读档案袋谁来评价?怎么评?五个问题关注,让阅读档案袋应用的过程中,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儿童想法读的懂,行动预的见、发展看的见,发挥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2.强调多元价值。阅读档案袋是基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强调“多元”展示与评价,通过收集儿童“听说读写做演”各类资料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可以看见和分析的依据。在评价的过程,不应只收集儿童的优秀作品,而是更多关注儿童的多元发展。在阅读档案袋收集和整理过程,是儿童、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儿童能够清晰的发现自己的成长,家长可以具象化的看到儿童思考与持续发展,教师能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估,复盘一日活动,及时调整与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3.注重提炼策略。根据阅读档案袋工作进度,我们在不同推进阶段邀请专家“零距离”把脉诊断,在与专家们深度沟通中逐渐转变观念,引导教师把握教育导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提炼策略。阅读档案袋不仅仅是成果化、量化的呈现,更是儿童学习的过程、记录儿童真实的成长过程,它包含儿童成长“关键经验”的多种要素,教师能根据“关键经验”推断儿童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现状。阅读档案袋的策略提炼的过程是儿童主体地位的凸显,是教师专业素养的进阶。

二、由里及表:阅读档案袋的多元实践载体"

有了行动思路,阅读档案袋评价研究的不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有了金字塔型的厚积,实践时就不再是停留在成果的收集,更多的是带上整合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

1.阅读档案之阅读地图。阅读地图既对阅读感悟的细化、重整、再组。将儿童单一、碎片的阅读记录,整合梳理形成的阅读地图。将儿童的阅读记录在融合中螺旋上升,真正意义上实现读写一体,将儿童观点进行创意书写,让书写从碎片走向体系,从无序走向有序,读写结合。

2.阅读档案之阅读存折。阅读存折就像生活中的银行一样。留存着孩子们的阅读过程。存折的每一页都记录着儿童阅读的脚步,随着儿童的持续阅读,阅读思维导图也立体了起来。儿童用思维化的语言来还原阅读路径,最终形成内容和表达的存折,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绘本阅读的输入与输出,儿童的阅读记录走向创意书写。

3.阅读档案之阅读日报。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幼儿用阅读日报的形式,用照片、图片、思维地图、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多元记录,在一日生活的延展中形成结构化记录,从而将学习与生活记录条理化、清晰化。阅读日报,是儿童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的主导。在图书馆中,孩子们在出版社制作排版日报内容,在发行社通过儿童会议进行前期宣传和推广,最终实现校园日报的从一件件班级图书馆中生长,在校园图书馆中实现推广与传播。

4.阅读档案之线上阅读圈:为了让班级图书馆项目运营起来,我们改变原有的图书漂流模式,接轨信息技术,利用“管书专家”微信公众平台,让图书漂流信息化、数据化、参与化。教师以管理员的身份,创设线上阅读圈,将班级绘本通过扫描的方式在后台建立数据库,阅读过程还可以用亲子共读的照片、阅读感悟的录音、绘制的阅读故事等形式进行阅读打卡,打卡之后全班可以共同欣赏阅读快乐痕迹,相互带动,快乐共读。

5.阅读档案之原创绘本:为了不断丰富幼儿对图书的感受,我们成立了原创绘本出版社。儿童从“读”一本书到“做”一本书,凝聚了儿童对书的理解、喜爱和思考,儿童通过剪、贴、叠、画制作了各具特色、颇有创意的“一页书”“五格书”“翻翻书”“口袋书”等原创绘本。不仅丰富了图书来源,也让儿童感受原创书的快乐和自豪感。

三、深入实践:班级图书馆项目的实施与优化

将阅读档案袋的评估放入班级图书馆项目中进行整体建构,让图书馆和儿童阅读档案袋建立自然的联系,让“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成为班级生活的重要部分,优化了班级开放式、互动式。

1.融合联动“图书馆”的建设框架。如何让研究落地?在过程中真正提升儿童的阅读素养?我们采用“上下流动”的互通方式,落实真研究、寻找优路径,解决真问题。在制定图书馆项目建设方案中,我们关注图书馆中的环境与各类资源,更关注“图书馆”中的“人”,在“无型”与“有型”的“图书馆”中建构内在的联系。

2.深化变革“图书馆”建设功能。班级“图书馆”是追一个集阅读、探索、操作、创作为一体的班级“图书馆”。我们班级图书馆从空间布局、图书配备到图书的流通和使用,紧紧地融入幼儿的生活,支持幼儿共同参与建设,从时间、空间上注重挖掘与延展多元的阅读资源。建设注重儿童审美体验与多元表达,激发幼儿“精神成长、阅读生长、独立思辨”的阅读共鸣与主动感知,让阅读更贴近幼儿生活,更立体、更全面。

3.创新载体“图书馆”建设内容。我们将“图书馆项目”建设资源转化为课程实施的优势,挖掘、整合、优化园内外一切资源,构建从室内到室外的“全阅读”模式。统整并梳理了幼儿阅读素养的关键要点,让儿童在可读、想读、悦读的世界里,提升对信息的搜集、识别、理解、阐释、整合、创建和交流、应用与创新等能力,成为一个“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的主动阅读者。

四、目标链接:研究成效与反思

让儿童可以将“一百种语言”内化为自我语言,利用经验迁移的方法逐步提升阅读的能力。有了阅读档案的帮助,儿童的阅读记录逐渐从单一记录走向整体记录,从会表达到创意表达。

1.缩短儿童与世界的距离。在研究的行进过程中,科学、及时的方案审议为更好地了解每一个评估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可能性和依据,加强评估内容和儿童需要之间,实施路径和儿童经验之间的广泛联系。提升儿童的探索、协作、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继续鼓励儿童阅读档案袋中建构新知识和意义。让班级图书馆项项目散发幸福阅读的生命光芒。

2.支持儿童发展的大儿童。通过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与表现,不断优化支持策略,最大限度提升幼儿的关键经验和阅读素养,教师通过注意—识别—支持,不断根据儿童的经验和需求反思和调整,成为支持儿童发展的“大儿童”,促进“图书馆”建设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3.师幼共同成长的发展空间。通过阅读档案袋的文献检索,行动研究和案例积累,深度解读我们眼中的质量评估体系,构建适宜的开放式、互动式阅读档案袋的评估理念,提升教师运用阅读档案袋建设资源进行课程实施的能力,为儿童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发展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阅读档案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记录与表达,而班级图书馆活动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阅读档案袋的持续思考,因此阅读档案袋能帮助儿童获得学习的支架,儿童在阅读活动中遇到相同的问题能迁移经验、迁移观点来推动阅读记录深入性。因此,在自主阅读与记录时候,鼓励儿童迁移已有经验,在思维迁移的多元对话中升华阅读档案袋,教育在迁移中走向深度,而学习也正是深度中发生,从真正实现阅读档案袋的作用,打通儿童阅读表达的“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