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研究
何生财
海原县甘城乡九年一贯制学校756000
摘要:所谓“双减”就是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良好生态。释放学生的主体活力,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使学生的知识、才能、身体、精神、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双减”政策推动了教育教学理念深刻变革,给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教学现状与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体育教学改进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体育教学;教育教学理念;改进策略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生活的学习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把体育的位置把握准确,要搞清楚体育的本位、定位和排位。第一是本位,要认清体育本身的价值。体育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体育来完成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第二是定位,现在往往把体育定位为单一的锻炼身体,这是片面的,体育本身还有育人功能。第三就是排位,对中小学生来说,体育的排位就是第一,应该排在“五育”之首。因为体育本身也可以发展智育,也可以发展德育。
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增强体质,强身健体。
体育锻炼是学生通过主动地、有目的地参加体育活动,调动起体内务部分的积极性,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形成人体内部的质量变化,使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加粗加大,最终达到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健康心理功能
体育运动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完善学生的性格、气质及增强学生的意志来发挥健康心理的作用。
体育运动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训练和开发左右大脑,改善大脑机能,使之平衡发展,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敏捷、协调、灵活和流畅,体育活动还能促进大脑的代谢,消除大脑疲劳。
体育运动可以完善学生的性格、气质。相关研究发现,人格对于体育参与体育项目的选择都起到决定作用,通过相应的体育锻炼,人格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坚持体育锻炼,要不断地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过程。
(三)人际交往功能
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集体性体育活动,能够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精神、打破自我封闭,使学生获得自信,从而改变学生对生活的看法及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观念、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助人为乐等精神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公平竞争的品德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风貌。
(四)休闲娱乐功能
学校体育还是一项高尚的娱乐休闲活动。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之余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既是一种很好的体脑调剂和恢复手段,又是一种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一)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时间不足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与健康授课时数一般为每周2~3课时。但是,大部分中小学学校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抢占,这种情况越到高年级越是明显。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与其他知识课程放在同等地位。加上学生本身课后锻炼时间不足,运动量较少,导致学生体质较弱,身体发育不全面。
2、体育课内容单一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理论与实践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锻炼为基本特征,理论知识主要是用以指导学生自身锻炼,并让学生了解一些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的体育课,基本上不会去关注体育课的教育内容,教师随意安排体育课,大多让学生自由活动,真正地上好一节体育课,是无从谈起的。
3、体育设施不足,利用率不高
体育设施匮乏,来由已久,传统观念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匮乏的根本原因,许多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只要是中、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管,体育课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而体育经费投入增加幅度却很小,年复一年,造成体育设施匮乏的包袱越背越重。
4、体育教学师资匮乏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5、安全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1、提高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视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国家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呼吁各个中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政府要加大对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引进更加先进的体育器材设备。学校方面,更新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实践课程,还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授课。把体育课程与统考课程放在同一位置,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
2、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
首先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掌握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在统一性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差异,使教学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针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选简便易行的发展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接近生活的实用练习为教学内容。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在构建体育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从教师想要教学生什么,或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标准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自身发展和需要出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更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老师的积极性或者只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但看体育成绩,还要综合体育意识、体育素养以及体育比赛中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切实领会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结语
新时代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与其他四育是不可分割的,等同等重要的。但是体育有它最主要、最重要的任务。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塑造、锻炼学生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芳婷,王代波.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36+138.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6.136.
[2]张建生,张锐.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通化市中小学学校体育为调查对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4):96-98.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3.04.046.
[3]韩冰楠.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J].运动,2015(07):49-50+29.
[4]薛慧萍.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65-166.
[5]彭玉婷.“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新发展的理性思考及路径选择[J].湖北体育科技,2022,41(07):655-658.
[6]徐荥,徐焰,朱琳,廖文辉,蒲毕文.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多元协同策略研究[J].体育学刊,2021,28(04):106-111.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1.04.016.
[7]陈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J].体育风尚,2021(02):203-204.
[8]耿培新.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优点与不足[J].中国学校体育,1996(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