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联合检测指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

苏永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七医院 844000

引言: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早期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准确且快速的诊断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传统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测方法虽为金标准,不过存在耗时长、阳性率低等方面的局限性,血清学生物标志物检测具备快速简便的优势,已在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单一生物标志物容易受到患者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联合检测多项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成为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2023 年1 月到2024 年6 月在我院急诊科、内科以及ICU 住院的256 例疑似感染患者当作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 到80 岁且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异常、感染相关临床症状等疑似感染表现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妊娠期妇女、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缺陷病患者以及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依据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把患者分成感染组 ⋅=186 )和非感染组 (n=70) ),感染组还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亚组、病毒感染亚组和真菌感染亚组[1]。

1.2 检测指标的选择与检测方法

(1)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正常参考值 <0.25ng/mL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水平,正常参考值<3.0mg/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正常参考值<7.0pg/mL。

(2)血常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所有检测均在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完成,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2]。

1.3 统计学方法与诊断效能评价指标

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 ²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与感染类型分布

256 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38 例( .53.9%) ),女性118 例 (46.1% ),年龄18-78 岁,平均年龄( 52.3±16.7 )岁,感染组186 例,其中细菌感染的有102 例占比 54.8% ,病毒感染的有56 例占比 30.1% ,真菌感染的有28 例占比 15.1% ,非感染组有70 例,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21 例、恶性肿瘤发热18 例、药物热16 例、结缔组织病15{A}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构成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1),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P<0.001) )。

2.2 各单项指标与联合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

感染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以及NLR 数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具体为PCT 水平感染组是( 3.47±2.18 )ng/mL 而非感染组是( 0.18±0.12 ) ng/mL ,CRP 水平感染组为( 85.6±45.3 )mg/L 而非感染组是 8.2±5.7 )mg/L,IL - 6 水平感染组达到( 42.8±28.6 ) pg/mL 而非感染组仅为 (4.3±2.9 )pg/mL,NLR值感染组是 8.9±4.2 )而非感染组是 (3.1±1.8) 。细菌感染组的PCT 和CRP 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IL - 6 在三种感染类型中均呈现显著升高不过差异相对较小[3]。

2.3 联合检测指标的诊断效能评价

单项指标诊断效能分析显示,PCT 的AUC 为0.876,敏感性 78.5% ,特异性 85.7% ,CRP 的 AUC 为 0.823,敏感性 73.1% ,特异性 80.0% ,IL-6 的 AUC 为 0.845,敏感性 75.8% ,特异性 82.9% ;NLR 的 AUC 为 0.798,敏感性 69.9% ,特异性 77.1%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 达到0.931,敏感性 92.3% ,特异性 88.7% ,阳性预测值89% ,阴性预测值 91% ,约登指数0.810,均显著优于任何单一指标检测(P<0.05),联合检测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 90.6% ,明显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4]。

3. 讨论

3.1 联合检测指标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指标的机制分析

当感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多重防御机制,不同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感染反应的不同阶段与途径。PCT 主要反映细菌内毒素刺激下的急性相反应,CRP 体现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炎症蛋白水平,IL-6作为早期炎症介质直接参与免疫调节,NLR 反映中性粒细胞激活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平衡。单一指标容易受到患者基础疾病、免疫状态、感染部位等因素干扰,联合检测通过整合多个维度的生物学信息,能相互补充和验证,可有效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3.2 联合检测在不同感染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细菌感染的时候PCT和CRP 会显著升高,这反映出细菌毒素对机体存在强烈刺激作用。病毒感染的时候IL-6升高更为明显而PCT 升高相对较轻,体现出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方面特点,真菌感染的时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变化模式较为独特。联合检测通过建立不同感染类型的特征性指标谱,能够有效区分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且准确率达 85.4% ,这种鉴别诊断能力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和降低医疗成本[5]。

结语

联合检测指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里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整合多项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又可靠的诊断依据。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联合检测的标准化方案,建立不同临床场景之下的最优组合模式,以此推动感染性疾病诊断水平的整体提升。联合检测模型的建立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优化临床的治疗策略、减少抗生素滥用情况,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全耕晓. 血 HBP、PCT 和 NLR 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2025,30(02):136-138

[2]陈小燕. 血白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白介素-6 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24,37(22):169-172.

[3]林琴. PCT、PA、CRP 及WBC 联合检测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23):67-70.

[4]孙干成. 血常规联合血清CRP、PCT 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15):2330-2332.

[5]周宏,柴琳,刘荣均,等. PA、PCT、WBC、NEUT%、CRP 联合检测诊断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1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