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媒体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李孟庭
重庆科技大学 401331
引言
网络媒体形式能够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将多元化的资源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相较于传统说教式的学习方式而言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在寓教于乐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网络媒体应用中,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思潮内容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当适时做出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应用新媒体,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网络媒体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一)积极影响
网络媒体具备互动性、海量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征,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而言,内容覆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要点、实用技巧等,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并且,网络媒体能够将一些繁杂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现出来,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网络媒体亦能成为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介,学生可以在网络短视频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其他用户可以对学生的网络视频进行点赞、评论或转发,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对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作为开放性的网络平台,网络媒体的操作简单,只需几分钟即可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视频作品并发布,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二)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媒体的出现能够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但若未能规范使用网络媒体,同样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在信息化时代,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使得其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冲浪,更倾向于通过报复性熬夜的方式获得更多自我满足,长时间的熬夜会造成明显的睡眠不足,加剧紧张忧郁、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在面对学习、父母期望等压力,部分学生可能会从网络中寻求心理安慰,导致其沉迷于虚拟社会,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意志力、学习自信心都会得到磨损,不利于学生心理良好成长。此外,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还会冲击着学生三观价值的形成,一些扭曲、歪曲的言论可能会让学生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导致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迷茫与混乱。
二、新媒体视域下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一)加强正向引导,营造健康校园网络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正向积极作用,高校应当做好正向引导,帮助学生自觉抵御错误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建立官网网站,通过抖音、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定期发布优质的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体。同时,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审核网络信息,监测网络舆情,当发现负面或不良信息时,应当立即上报并处理,为学生带来相对安全与稳定的网络环境。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媒体,高校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网络文化节、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在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重视学生心理,平衡学生网络与现实社交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在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或社交压力时,其心理韧性较差,很容易出现迷茫与困境,致使其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产生的消极心理,高校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每周设定班会主题,给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在与同伴相互倾诉、分享生活烦恼与趣事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一定提升。同时,此种线下交流活动的举办,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让其在享受虚拟社交便利性的同时,还能获得现实社交服务,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
(三)关注新媒体的监管
面对网络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高校、教师、学生的努力外,还需要网络媒体平台肩负社会责任,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低俗、暴力、违法违规等内容对学生健康心理造成的影响。在实际网络媒体运行中,应当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坚持赏罚分明形成有效激烈,如对于优质内容可以提供流量扶持等奖励;对于低俗恶劣的内容可进行罚款、封号等惩罚,从源头上筛选正能量的优质视频,为大学生带来更加健康的娱乐方式。为了提高监管效率与覆盖率,平台可以设置多元监管机制,任何用户都可作为监管的主体,在群众监督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网络媒体在实际内容监管中,可以使用 ai 技术、智能算法等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内容监管,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网络媒体的出现,可以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亦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渠道,但若过于沉迷网络,或不正确利用网络媒体,会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高校应当加强正向引导,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正确利用网络媒体,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宁思然.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新丝路,2025(8):0256-0258.
[2]刘雅纯.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12):06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