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丁砜溶剂再生次数对芳烃抽提分离苯效率的影响研究
刘元巨
淄博峻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370305197302080039
引言
苯作为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其纯度直接影响下游聚合物、医药中间体等产品质量,芳烃抽提是原油加工中分离苯的核心工艺。环丁砜因具有极性强、热稳定性好、与烃类互溶性低等优势,占据全球芳烃抽提溶剂市场的60%以上。在工业运行中,环丁砜长期处于120-180℃的操作温度及酸性环境下,易发生降解、氧化反应生成杂质,需通过减压蒸馏、水洗等再生工艺恢复性能。然而,多次再生会导致溶剂结构不可逆变化,其分离性能衰减规律尚未明确。本文聚焦环丁砜再生次数与苯分离效率的关联机制,为溶剂循环利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弥补现有研究中缺乏系统机理分析的不足。
一、环丁砜再生机理及性能衰减本质
(一)环丁砜降解路径与再生原理
环丁砜( (c4H8O2S) )分子中含有的亚砜基(-SO-)在高温下易发生均裂反应,生成自由基中间体,进一步与原料油中的烯烃发生加成反应,形成分子量为200-500 的砜类聚合物。同时,在酸性催化剂(如原油中的环烷酸)作用下,环丁砜会发生开环反应,生成羟基丙磺酸等有机酸杂质。工业再生工艺通过减压蒸馏(真空度0.095MPa,温度190℃)去除低沸点轻组分,再经活性氧化铝吸附脱除酸性杂质,但无法完全清除高沸点聚合物杂质,导致杂质随再生次数累积。
再生过程中溶剂性能的核心变化参数
溶剂分离性能主要取决于选择性(S)、溶解度(α)及界面张力(γ)三个关键参数。选择性表征溶剂对苯与非芳烃的分离能力,计算公式为 S=(y1/y2)/(x1/x2) ,其中y、
分别为溶剂相和原料相中苯(1)与非芳烃(2)的摩尔分数;溶解度反映溶剂对苯的溶解能力,以单位体积溶剂溶解苯的质量 Π(Πg/L) 表示;界面张力影响液液传质效率,低界面张力有利于两相充分接触。实验数据显示,新鲜环丁砜的选择性为7.8,溶解度为 185g/L ,界面张力为 32mN/m ,而经5 次再生后,上述参数分别变为6.5、 172g/L 、 38mN/m ,性能衰减趋势显著。
二、再生次数对苯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
(一)选择性衰减对分离效率的主导作用
在芳烃抽提的液液平衡体系中,溶剂选择性直接决定苯的相对挥发度。通过 Aspen Plus 模拟不同再生次数下的抽提塔分离过程,结果表明:再生次数从0 增加至10 次时,苯在溶剂相中的摩尔分数从0.28 降至0.21,对应的塔顶苯纯度从99.8%降至 99.1% 。这是因为累积的砜类聚合物与苯分子存在弱氢键作用,同时对非芳烃(如环己烷)的溶解能力提升,导致溶剂对两者的区分能力下降。当再生次数超过 10 次后,选择性衰减速率加快,每增加2 次再生,苯纯度下降幅度从0.1%增至 0.3% ,呈现非线性衰减特征。
(二)溶解度与界面张力的协同影响
溶解度下降直接导致溶剂相苯负载量降低,为维持相同处理量需增加溶剂循环量,间接降低塔内传质效率。界面张力升高则会抑制液滴破碎与合并,使两相接触面积从新鲜溶剂时的 120m2/m2 降至15 次再生后的 75m2/m3 ,传质单元高度(HTU)从 0.8m 增至 1.3mo 。工业装置数据显示,再生次数与苯抽提率呈负相关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 n=99.3-0.41n ( R2=0.97 ),其中 η 为抽提率,n 为再生次数。当n=8 时,抽提率仍维持在97%以上,满足工业要求;当n=15 时,抽提率降至 92.8% ,需额外增加精馏塔回流比才能保证产品纯度,能耗提升 15% 。
(Ξ) 杂质累积的临界阈值效应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不同再生次数溶剂的杂质分布,发现当再生次数达到12 次时,聚合物杂质含量从初始的 0.1% 增至 2.3% ,此时出现临界阈值效应:溶剂颜色从无色透明变为淡黄色,粘度从 1.2mPa⋅s 增至 1.8mPa⋅s ,导致抽提塔内液泛风险升高。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12 次再生后溶剂在1100cm⁻¹
处的亚砜基特征峰强度下降 20% ,同时在1730cm⁻¹处出现羧酸酯特征峰,表明溶剂分子结构发生不可逆破坏,后续再生无法有效恢复性能。
三、再生周期优化与性能维持策略
(一)最佳再生周期的确定方法
结合经济成本与分离效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边界条件设定为工业常规参数:原料油处理量20t/h,苯含量 15% ,溶剂比 3.5:1,抽提塔理论塔板数 24 块。目标函数为单位苯产品总生产成本(
)最小化,C1 为溶剂损耗成本,含新鲜溶剂补充、废溶剂处理及再生挥发损失; C2 为能耗成本,涵盖再生加热蒸汽、溶剂循环泵电耗及精馏回流能耗。C₁以溶剂损耗率为核心,再生次数增加使溶剂降解加快,新鲜溶剂补充量上升,废溶剂中高沸点杂质增多,吸附剂更换成本增加。 C2 与溶剂性能直接相关:溶解度下降导致溶剂循环量增加,泵耗上升;选择性降低使精馏塔需提高回流比,蒸汽消耗增加。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再生 0-8 次时,C₁缓慢上升,因杂质累积少,补充量与处理成本增幅平缓;C₂稳定,溶剂选择性与溶解度仍处高效区间,无需提升能耗补充分离效率。再生 8 次时,C₁与 C2 叠加达最小值。再生超 8 次后, C1 上升加速,聚合物杂质累积加剧降解,新鲜溶剂补充量同比增加;
著上升,选择性下降使苯与非芳烃分离难度增大,精馏回流比从1.2:1 逐步提高,蒸汽消耗骤增。再生10 次时,C₂增幅突破C₁控制空间,总成本快速上升。
延长溶剂寿命的辅助技术
在活性氧化铝吸附单元引入 20kHz 超声波,其通过声场形成空化气泡,破裂时释放高温高压产生微射流,冲刷氧化铝颗粒表面与孔隙。传统工艺中,聚合物杂质因分子量大、粘性高,易形成吸附层堵塞孔隙,覆盖活性位点,限制去除率。超声微射流可破坏附着层,剥离孔隙杂质并分散至液相,促进溶剂与未利用位点接触,提升传质效率。集成方式为吸附塔底部沿轴向安装换能器,确保声场全覆盖,吸附温度维持 80℃,无需调整工艺条件。处理后,氧化铝对聚合物的吸附容量提升,杂质去除率提高,溶剂中杂质含量显著降低,选择性与溶解度衰减减缓,再生周期延长至12 次。在溶剂入口管线设计量泵,注入0.1%酚类抗氧剂(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其通过与环丁砜降解产生的自由基反应发挥作用。环丁砜降解始于亚砜基均裂,生成的自由基是聚合物生成关键。抗氧剂酚羟基的活泼氢可与自由基发生氢转移,将其转化为稳定酚氧自由基,终止链反应。该过程抑制自由基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减少聚合物生成;降低亚砜基均裂速率,减缓开环反应,从源头控杂。反应生成的酚氧自由基稳定,不参与降解,也不与环丁砜、苯反应,不影响分离与产品质量。此措施降低选择性衰减速率,相同再生次数下选择性更高,达同等衰减程度可增加再生次数,与超声技术协同提升循环效率。
结论
环丁砜再生次数通过影响溶剂选择性、溶解度及界面张力,显著改变苯的分离效率。随再生次数增加,杂质累积导致选择性线性下降,溶解度降低与界面张力升高加剧传质阻力,在12 次再生后出现性能突变的临界阈值。研究明确最佳再生周期为8-10 次,此区间内苯纯度 ≈99.0% ,抽提率 397% ,综合成本最低。通过超声辅助吸附与抗氧剂添加等技术,可有效延缓溶剂性能衰减,延长再生周期。本研究揭示的再生次数-分离效率关联机制,为芳烃抽提装置的溶剂管理提供了精准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孙营晰. 芳烃抽提剂环丁砜劣化的预防及再生处理的研究[D]. 沈阳工业大学, 2024.
[2]彭威建. 环丁砜-芳烃抽提蒸馏过程模拟与优化[J].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3, 8 (06): 41-46.
[3]周子胜. 芳烃抽提工艺的计算机模拟[D]. 天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