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技术研究

作者

刘冬

某部队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

摘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寿命和性能,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涉及的工艺流程繁多,质量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为确保施工质量,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不仅需要依赖传统的质量检查手段,还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施工的特点,探讨了当前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文章详细分析了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如过程控制技术、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控制、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训等,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研究表明,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的引入,尤其是BIM技术、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现场管理;智能化技术;BIM技术

引言

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使用寿命。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变得愈发重要。主体结构施工不仅涉及到钢筋混凝土、砌体、钢结构等多种工艺,还涉及到大量的人工操作和设备管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施工环境、人员素质、施工技术水平等。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中保障主体结构的质量,成为建筑行业必须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通常依赖人工检查和传统的技术手段,虽然能保证一定的质量控制效果,但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逐步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BIM技术不仅能帮助施工单位实现精确的施工计划和资源调配,还能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质量,提供反馈,减少施工中由于信息滞后和决策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传感技术的应用,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先进的管理技术与传统施工方法,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特点,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手段,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接着探讨了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提高施工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通常存在着较为繁杂的工艺流程和多样化的施工方式。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人操作、施工环境、材料质量等因素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分包单位多、参与人员复杂,各方协同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较低,导致施工质量的管控不力。

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许多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信息管理工具,能够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支持。通过BIM技术,施工单位能够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模拟,优化设计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冲突和不合理设计,同时,BIM技术还能够实现施工过程中的资源管理、进度控制和质量管控。通过BIM技术的协同作用,各方参与者可以实时共享信息,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目标推进,避免施工中出现的信息滞后和沟通不畅问题。

此外,大数据和传感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施工现场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这些数据可以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帮助监测混凝土的固化过程,确保混凝土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固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施工单位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

三、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中,过程控制技术、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施工工艺控制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意识提升,都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过程控制技术能够确保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温湿度监控系统和混凝土强度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不发生裂缝和不均匀现象。对于钢筋绑扎等工序,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时检测钢筋的排布和连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其次,材料质量控制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通过建立完善的材料检测体系,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要求,能够有效避免因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质量问题。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从材料采购、运输、存储到施工现场的使用全过程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严格的质量把关,确保材料的质量满足施工需求。

四、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施工过程中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员可能对质量控制要求了解不充分,甚至忽视质量标准的执行。为了提升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定期的培训、技术交流和现场指导,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从而在实际施工中确保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

五、结论

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保障建筑物安全、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BIM技术、大数据分析、自动化设备等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管理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精细化管理、过程控制、材料质量管理等手段,施工单位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然而,施工质量管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华山.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策略[J].居舍,2025,(02):146-149.

[2]吴结明.标准化视角下的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技术创新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4,(24):30-32.

[3]詹大煌.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4,(24):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