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李蒙

嘉祥县纸坊镇东坦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90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 小学数学课堂主动进行教学方法更新的价值分析

虽然小学生在思维意识上呈现尚不完善的状态,但是学生仍然拥有独特的思维以及强烈的好奇心。首先,教师在知识讲解环节内,做到方法的创新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同时会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尝试中找到切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正确方式。其次,新型方法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会为学生带来优质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欲望。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生完成相关数学知识探索会产生知识点难度降低的感觉,因而会增强其参与互动的热情。最后,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会迎合新课程改革思想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会使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同步得到提升,让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新型教学方法分析

2.1 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全面激发出来,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中的互动。教师若想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也要合理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让教学情境辅助教师完成知识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升。课堂内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转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性和乏味性,能够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丰富,教学目标加速实现。例如,在有关“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摩天轮。摩天轮是学生在游乐场中较为喜爱的项目,教师可以摩天轮的圆形形态让学生了解圆形周长的基本特征。接着,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车轮,在相同滚动圈数的基础上大车轮的运动足迹长于小车轮的运动足迹。借助以上的对比方式,让学生理解“周长”。最后,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圆形的周长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随即引出“半径”知识教学。教师借助情境化教学方法连贯性讲解知识,学生会加深对相关内容的印象,知识接受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2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当今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高,教师专业素质高。但是在教学中,个人水平不等于教学水平。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对于身心智力还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采取适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如教学低年级一位数加法时,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深奥的加法知识是行不通的,要结合小学生爱玩、爱游戏的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法,与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 融合实际生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熟悉的环境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这种方式会使数学知识更加简单化和具体化,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善于感受到自身通过数学学习带来的变化。此外,会让学生生成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和互动,也为教师实现高效教学构建了基础,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有关“体积和容积”知识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冰箱,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体积”可以体现在苹果在冰箱内所占空间的大小,即为苹果的体积。延伸举例说明例如,数学书在书包内所占空间的大小,即为其体积、铅笔在文具盒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即为其体积。在进行“容积”

概念的介绍时,可以同样首先展示生活中的冰箱,冰箱内可乐瓶所盛溶液的毫升数,即为其容积。延伸说明酸奶瓶所盛溶液的毫升数或水桶所盛溶液的毫升数,均为其容积。教师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下完成数学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并以此推进数学课堂取得良好效果。

2.4 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方法可以辅助教师使用图片、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知识,解决数学课堂内教学知识难度过大、较为抽象的问题。同时,以信息技术介绍图片、视频的方式,实现了教学环节的多元化,会减缓学生的抵触心理,让传统数学知识与信息教学模式融合。二者之间合理介绍相关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例如,在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方法展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进行观察,经过仔细探索,学生会发现长方形的两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均相等。随后,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介绍中可以制作卡通人物,让其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跑一圈,留下运动足迹,让学生明确卡通人物沿长方形或正方形跑一圈所留下的运动足迹即为两图形的“周长”。教师结合图片、视频方式给予学生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连贯式探索学习形成图形思维。

2.5 创设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有效弥补学生在“单打独斗式”的学习中思维不够全面,遇到困惑无人商讨的问题。基于合作学习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也会增强学生之间的情谊,塑造学生形成团结、相互协助的思想意识,体现德育思想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会凸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例如,在有关“时、分、秒”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注意各学习小组之间人员分配要带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对学困生和成绩优异学生要进行合理分配,有助于教师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分、秒”教学的重点是概念,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相关概念,随后在课堂中分享“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数学课堂内学习的相关内容,在协调进步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此外,在数学课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引进游戏模式“最佳学习小组”。它同样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前提,各学习小组首先派出一名成员参与比赛,教师设置不同题目,参赛选手完成抢答,若回答正确则给本小组加 1 分,如果回答错误,则该队员淘汰,其他成员替补。教师借助游戏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复习,会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有助于优化数学复习课堂中的成果。

结束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要符合当前“双减”政策要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素质教育寓于有效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蔡苗.科技中蕴含的数学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科技风,2020(14):61.

[2]刘振艳.还原生本,减负提趣:谈小学数学校本练习设计的多样性[J].河北农机,2020(3):56,58.

[3]梁凯俏.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235.

[4]佟利.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9(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