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预警系统在油水井异常压力波动管理中的应用于优化
韩丽娟
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前言:
油水井是油气田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产能与安全。压力波动是反映井筒工况的重要指标,若异常未被及时发现,将可能引发井壁失稳、设备损坏甚至生产事故。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预警系统逐渐成为油水井压力异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借助实时监测、算法分析与自动响应,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1.技术层面优化
在油水井异常压力波动监测中,传感器是获取一手数据的关键环节,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预警系统的基础质量。传统传感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受腐蚀和噪声干扰,导致数据失真甚至设备失效[1]。为此,近年来逐渐采用光纤传感器、MEMS 传感器等新型技术,以提升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同时,布点策略也需优化,通过多点监测和数据融合减少单点误差。算法模型是智能预警系统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影响异常识别与预测结果。当前多采用时间序列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但在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的工况下,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优化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引入深度学习网络(如LSTM、GNN)以捕捉长时序与空间特征;二是采用“机理 .+ 数据”混合建模,兼顾物理规律与数据驱动的优势;三是加强迁移学习与在线学习,使模型具备跨井适应性;四是增加不确定性量化与多模型融合,以降低误报与漏报风险。油水井异常压力波动往往突发性强,若预警延迟将错失最佳应对时机。提升响应速度首先需优化系统架构:通过边缘计算将数据预处理放在井口终端,减少传输时延。利用并行计算与GPU 加速提升后台运算效率,保障在大规模监测下仍能快速处理。
2.应用层面优化
在油水井运行过程中,压力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个体差异。若预警阈值采用固定设定,容易出现误报或漏报。动态调整策略的引入,可以根据实时工况与历史数据对阈值进行自适应修正[2]。例如,在低产井与高产井中分别建立不同的阈值区间,并结合温度、流量等相关参数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根据波动趋势自动优化阈值设定,实现“因井制宜”的精准预警。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和适应性,也减少了人为干预的频率,使预警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异常波动往往存在轻度、中度和严重不同等级。若系统仅设单一预警标准,容易造成应急资源浪费或反应不及时。建立多级预警机制,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波动分级处理:轻度波动仅需提醒监测人员关注,中度波动需启动局部调整方案,而严重波动则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和停产预案。多级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能帮助作业人员根据预警等级合理调度资源,提升应对的科学性和效率。这种分级策略能有效避免“一刀切”,更符合复杂生产环境的实际需求。随着智能化与移动互联的发展,预警系统的应用场景正在向移动端拓展。开发移动端应用,可使井场数据、预警信息和响应建议实时推送至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的手机或平板,实现随时随地的监控与决策。借助可视化界面,用户能够直观掌握压力波动趋势,及时获取处理方案。移动化应用不仅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与便利性,也增强了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3.管理层面优化
在智能化预警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预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技术准确性,还依赖于响应流程的高效性。若流程复杂、环节冗余,可能导致延误,降低预警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响应流程进行再设计与优化[3]。构建闭环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传递至责任人并得到及时处置。其次,可利用流程自动化技术,将部分标准化操作交由系统自动完成,减少人工介入带来的延时。最后,应通过预演和演练不断检验流程合理性,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各部门能够协同联动,从而实现预警与响应的无缝衔接。智能化预警系统长期运行中,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都可能出现性能衰减或功能失效。若缺乏系统化的维护管理机制,将直接影响预警准确性与稳定性。因此,应建立定期巡检、远程监控和健康诊断制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提前预测设备的潜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降低突发停机风险。同时,还应建立责任分级制,明确维护任务的分工与考核,确保各环节落实到位。完善的维护机制不仅能延长系统寿命,也能保证其在关键时刻发挥稳定作用。随着智能化预警系统在油水井中的广泛应用,案例与经验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知识库,不仅可以对历史预警事件进行分类存档,还能形成标准化的案例库和应对策略。知识库的不断更新,系统能够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调用过往经验,提升响应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预警系统为油水井异常压力波动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其优化效果体现在技术、应用和管理三个层面。技术方面,传感器的精度提升与算法模型的优化为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分析支撑;应用方面,动态阈值调整与多级预警机制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管理方面,流程优化与知识库建设确保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高效、稳定且智能的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丹.油水井数字化仪表的远程监控与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14):69-71.
[2]高梦凡,梁喆星,刘爱超.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智防”——“互联网 +: ”为安全生产装上“智慧引擎”[J].中国石油和化工,2025,(06):68-70.
[3]彭宝山,孙剑锋,宗广存,等.基于智能化GIS 平台的矿井通防预警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25,44(03):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