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优先用血制度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

马延霄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血站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近年来,由于二胎政策放开,各类交通事故,外科手术增多等原因导致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显著上升。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场景中时间极为紧迫,血液供应能否及时且充足,是影响此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的核心要素[1]。然而临床可用的用血资源存在一定局限性,怎样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血液进行分配,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用血需求得到优先满足,已然成为当下亟待攻克的关键问题。优先用血制度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病情的危急等级,对血液资源进行优先调配,以此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先用血制度对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4 年3 月至2024 年6 月数据系统中25 例(男性10 例,女性 15 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优先用血制度;选取 2024年9 月至2024 年12 月数据系统中25 例(男性11 例,女性14 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优先用血制度。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数据开展对比分析,均未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优先用血制度,研究组则实施优先用血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快速启动机制。当临床医生判定患者处于急危重症状态时,可借助医院输血科的专用联络电话开启优先用血流程,此过程无需等待所有纸质文件准备齐全。

2.协同应急响应。血站值班室在接收到医院用血信息后,即刻启动预先制定的应急响应方案。随后,调度、检验、成分制备及血液发放等相关岗位同步切换至优先处理模式,各环节并行协同作业,以保障血液供应流程高效运转。

3.审批流程优化。遵循“血液先行发放,手续后续补办”的操作准则。血站在接收到医院输血科发出的紧急用血通知后,立即启动血液发放流程,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及时获得血液供应。而相关用血申请单及审批文件,则由临床科室在血液发放后的24 小时内完成补全工作。

4.专人高效配送。当血液成分被取出后,血站安排的专职配送人员或者医院指定的专人,会运用专用运输箱,通过最优化的运输途径例如使用专用电梯、安排车辆优先调度等,将血液成分迅速送达手术室或者病房。

5.全流程信息追溯。实施全流程信息化追踪管理,对血液从申请、制备、出库直至送达的全流程进行实时跟踪。系统自动记录各环节关键时间节点,以此保障整个流程具备可追溯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输血准备时长,自临床医师提出输血申请指令起,至实际开始为患者执行输血操作这一完整时间区间。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6.0 软件全面分析收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并以 的形式表示, P<0.05 判定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输血准备时长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输血准备时长对比(x ± s ,min)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二胎开放、农业机械化、经济发展等原因,高危产妇、机械损伤、交通运输、建筑领域各类意外状况频繁出现。由撞击、高空坠落以及机器挤压等因素引发的急危重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急危重症发病具有突发性,且病情危重,患者常常伴有严重大出血症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问题。同时,多数患者还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体内环境紊乱等状况。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会引发休克、创伤性凝血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急危重症救治对时间要求极为严苛,其核心救治理念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用医疗手段和技术对患者实施有效诊治,助力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输血准备时间大幅减少(P<0.05. )。分析原因为血站通过使用优先用血制度,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升级,构建了快速响应体系,以此保障血液能够及时、精准地输送至急危重症患者处。通过及时且充足的血液供给,可迅速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贫血状况、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与此同时,有效规避了因血液供应滞后所引发的病情延误与恶化,防止了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最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长,减轻了患者在经济与心理层面的负担。此外,血站与医院之间借助信息互通、定期交流等方式,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临床用血需求,科学规划血液的采集与储备工作,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能[3]。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症患者应用优先用血制度,能够缩短输血准备时长,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鲍宏达,汪年松.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23,46(09):622-627.

[2]周向东.血液调配机制在采供血机构的应用[J].兵团医学,2021,19(2):38-39.

[3]曾菁,何凤玲,谢宇明,等.荔湾区危重症救治中心相关血液净化救治建设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