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侯淑君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四中学 719300
引言: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启蒙课程,其知识体系兼具抽象性与实践性。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出现“吃不饱”与“跟不上”的分化现象。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探究任务,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促进个性化发展。本文从理论建构、实施路径、案例分析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的。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案优化”“水质净化装置设计”等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校园铁艺栏杆防锈方案征集”任务,要求学生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可行性建议,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实践应用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分层任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创新层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知识巩固型任务”“能力拓展型任务”“创新探究型任务”。如在“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基础层学生需完成“配制 pH=7 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发展层学生需探究“不同浓度酸碱溶液的中和热变化规律”;创新层学生则需设计“胃酸过多患者的药物选择方案”,形成梯度化任务体系。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整合创新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具有语言、逻辑、空间等八种智能类型。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多样化任务形式,如实验操作、模型制作、社会调研等,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分子运动现象”教学中,基础层学生可通过“品红扩散实验”观察分子运动;发展层学生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构建分子运动模型;创新层学生则可开展“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智能发展的差异化培养。
二、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分层诊断:构建动态学生档案
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科学诊断学生学情。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测评”“化学概念图绘制”“学习风格问卷”等工具,从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学习风格三个维度建立学生档案。例如,在“燃烧与灭火”单元教学前,教师可设计“蜡烛燃烧实验改进方案”任务,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设计思路、操作规范性、问题解决能力等表现,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为后续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
(二)任务设计:形成梯度化任务链
任务设计需遵循“基础性—探究性—创新性”的递进原则。以“溶液的配制”教学为例,基础任务为“配制 50g10% 的氯化钠溶液”,要求学生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发展任务为“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开展实验探究;创新任务为“设计智能盐水浓度监测装置”,鼓励学生结合传感器技术提出创新方案。三个任务形成“操作技能—科学思维—技术应用”的递进链条。
(三)分层实施:创建异质化学习共同体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每个学习小组包含基础层、发展层、创新层学生。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教学中,基础层学生负责药品称量与仪器组装;发展层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分析数据;创新层学生则需对比不同反应装置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角色分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
基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核心概念,设计“金属博物馆文物修复方案”主题任务。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基础层完成“铁钉生锈条件探究”实验;发展层分析“青铜器锈蚀成分”并撰写修复建议书;创新层设计“3D 打印金属文物保护涂层”方案。在实验环节,基础层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铁生锈条件,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发展层学生利用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青铜器锈蚀成分,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酸洗除锈方案;创新层学生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使用3D 建模软件设计纳米级金属涂层结构。各层级学生通过成果展示环节相互学习,形成“基础—应用—创新”的知识迁移链条。
(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
以“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设计“校园食堂餐具清洁剂研发”项目式任务。基础层学生测定不同品牌清洁剂的 pH 值;发展层学生探究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创新层学生结合表面活性剂知识研发环保型清洁剂配方。在实践环节,基础层学生使用pH 试纸测定常见清洁剂的酸碱性,建立数据表格;发展层学生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中和反应放热规律;创新层学生与生物教师合作,测试自制清洁剂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终形成包含成分分析、使用说明、环保评估的完整产品报告。该任务将化学知识与跨学科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结束语: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情境任务—分层实施—动态评价”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建构”的转变。实践表明,该模式既能激发基础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满足创新层学生的探究需求,形成“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创新活跃”的班级学习生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精准分层策略,以及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路径,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王紫薇.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4(2):0041-0042.
[2]李明丽.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9):2.
[3]侯志星.分层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践策略[J].今天, 2021, 000(002):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