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实施策略探讨

作者

蒙斌

广东省化州市第八小学 525100

引言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鼓励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完一整本书。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从碎片化阅读向系统性阅读过渡的关键阶段,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明确实施前的准备要点、优化课堂推进路径、完善实施后的保障措施,不仅是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更关系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实施前的准备策略

1.1 适配学生认知的书目精准选择策略

适配学生认知的书目选择,需以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要求为指引,兼顾经典性、适切性与教育性。教师要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优先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的书籍,同时关注文化内涵与价值导向,挑选传递勇气、友谊等正向价值观的作品,契合新课标育人目标,避免内容复杂或脱离学生生活;还可参考课标推荐书目,结合班级阅读兴趣调研,筛选多数学生愿意读、能读懂的书籍,为整本书阅读顺利开展、落实新课标基础目标奠定基础。

1.2 贴合阅读节奏的阅读计划制定策略

贴合阅读节奏的计划制定,需呼应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规划阅读进程”的要求,兼顾学生阅读速度与学习安排。教师可根据书籍篇幅与学生平均阅读速度,将任务拆解为每日或每周目标,如短篇每周读完、长篇分四周推进,避免任务过重或过松;计划中要预留课堂阅读与交流时间,如每周一节阅读课、一节交流课,落实新课标“保障课堂实践时间”的建议;同时加入弹性空间,允许学生调整进度、自主拓展,符合新课标“分层指导”理念,避免限时导致阅读压力,确保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完成阅读。

1.3 激发阅读欲望的前置兴趣激发策略

激发阅读欲望的前置引导,需围绕新课标“创设有趣阅读情境,点燃阅读期待”的要求,通过多元方式调动兴趣。教师可在阅读前讲述书籍精彩片段、展示插画或播放主题短视频,如介绍《鲁滨逊漂流记》时分享主角荒岛困境,引发好奇心;组织“书籍推荐会”,让教师或已读学生分享体验,传递书籍吸引力,落实新课标“形成阅读共同体”的要求;还可设计主题小游戏或小问题,如科普书前开展“知识小竞猜”,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提升主动阅读意愿,助力实现新课标“培养探究式阅读习惯”的目标。

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课堂中的推进策略

2.1 兼顾差异的分层阅读任务设计策略

兼顾差异的分层任务设计,需遵循新课标“尊重阅读能力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发展”的要求,按能力设不同难度任务。基础弱的学生,设计圈画生字词、概括章节内容等基础性任务,夯实阅读基础,达成“掌握内容梳理方法”的基础目标;中等水平学生,设计分析人物性格、赏析句子等提升性任务,引导深入理解文本,落实“初步鉴赏语言与形象”要求;能力强的学生,设计预测结局、编写新结尾等拓展性任务,鼓励发散思维,契合“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进阶目标。分层任务让不同学生获成就感,避免因难度不适降低积极性,落实“面向全体、促进个性发展”理念。

2.2 深化理解的互动探究引导策略

深化理解的互动探究,需以新课标“合作探究深入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为核心,借多样活动引导深入文本。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疑问,如“《西游记》中唐僧误会孙悟空反映其怎样的性格”,教师引导结合文本细节分析,落实“基于文本证据思考表达”要求;设计“文本梳理”任务,如画人物关系图、时间线,理清逻辑,符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目标。

互动探究助学生从“读懂内容”转向“理解内涵”,提升阅读深度。

2.3 提升能力的阅读方法渗透策略

提升能力的阅读方法渗透,需紧扣新课标 “教科学阅读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融入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学习 “批注阅读法”,教学生圈画重点内容、写下阅读感受或疑问,落实新课标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主动批注的习惯”;传授 “联想阅读法”,鼓励学生将书中内容与生活经验、已读书籍联系起来,契合新课标 “引导学生建立文本与生活、文本与文本联结” 的思路;讲解 “问题阅读法”,教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符合新课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 的目标。

三、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实施后的保障策略

3.1 关注过程的多元阅读评价实施策略

关注过程的多元评价,需以新课标“整本书阅读”要求为指导,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覆盖阅读态度、方法与成果,不仅看是否完成任务,还关注课堂发言、批注质量、小组讨论贡献度,契合课标多维度评价要求;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专业点评,学生自评反思,同伴互评分享质量,落实课标“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理念;评价结果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如“批注细致,若结合生活谈感受会更精彩”,同时指出改进点,不用单一分数否定努力,保护阅读积极性,符合课标“以评价促素养发展”的目标。

3.2 促进长效的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促进长效的习惯培养,需呼应新课标“让阅读成为生活常态”的要求。建立“班级读书角”,按学生兴趣定期更新书籍供课间自主阅读,营造浓厚氛围,落实课标“创设良好阅读环境”的建议;开展“每日阅读打卡”,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读 20-30 分钟,班级群分享打卡情况,形成相互督促氛围,契合课标“培养持续阅读毅力”的思路;实行“阅读积分”制度,完成任务、参与活动可获积分,累计兑换书籍或学习用品,通过激励让阅读从“任务式”转向“自觉式”,助力达成课标“培养终身阅读意识”的长远目标。

3.3 强化协同的家校阅读联动策略

强化协同的家校联动,需围绕新课标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的要求,搭建家校阅读桥梁。教师通过家长会、班级群向家长分享阅读重要性与方法,指导家长陪伴亲子阅读、讨论书籍内容,落实课标 “引导家长做阅读支持者” 的建议;布置 “家庭阅读任务”,如家长与孩子共读章节后开展 “亲子问答”,如 “书中哪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契合课标 “延伸阅读至家庭场景” 的思路。

四、结论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实施,需以精准书目选择、合理计划制定、兴趣激发为准备基础,依托分层任务、互动探究、方法渗透为课堂推进核心,借助多元评价、习惯培养、家校联动为实施保障。推广该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对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可行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艳萍.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J].甘肃教育,2025,(14):58-61.

[2]朱春霞.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J].甘肃教育,2025,(11):146-148.

[3]沈洁.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5,(0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