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多感官体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作者

罗桂茜

惠州市惠东县黄埠中心小学

音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音乐塑造的美无法被简单告诉,音乐传递的情感不是说说就能体会的。基于音乐课程的以上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多感官体验法,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做、多闻,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建议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应用多感官体验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跨学科整合”与“多感官体验”的基本概述

(一)跨学科整合

所谓跨学科整合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思维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学过程,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更全面的发展。在该模式下,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应该通过跨学科的内容及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热忱,促进形成更开阔视野,逐步拥有批判性思维、具备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个人素养。

(二)多感官体验

所谓多感官体验指的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观的协同作用,对外界活动进行感知,以此收获不一样理解的过程。多感官体验强调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视觉刺激会影响听觉感知,形成统一的认知体验,通过多感观的综合刺激,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及辨别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快速聚焦注意力,更认真地学习。从专业角度理解,多感官体验教学法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后者认为,一旦能能同时开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元感官参与同步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多感官体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更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此跨学科融合教学成为了主流趋势。由于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要学习不同课程的知识内容,难度提升不少,因此教师要避免传统单向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多举措并行,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再留出充足时间,让他们体验感受,促进更快进步。具体来说,在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应用多感官体验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此举能帮助大家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感知乐曲承载的情感魅力,不断发展审美技能。首先,能丰富感官体验。多感官体验法本身就强调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所以必然会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感知,不但能提高记忆力、理解力,还能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其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经历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后,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聚焦,会进一步激发对内容的兴趣,在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氛围下自觉探索、深度研究。最后,增强学习效果,多感官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在脑中构建更稳固的知识框架,延长对知识的记忆时间。举个例子,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拍拍子、用脚踩节奏板或者唱出音乐节奏,同步调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可以促进更快速把握节奏的特点、内在规律。

三、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中多感官体验的实践措施与方法

(一)与语文融合,听音乐感受情感

音乐是一种声音,所以音乐首先代表的是听觉感知。好的音乐能为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为此教师要重视听音乐的环节,尝试将音乐课程与语文课程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闭上眼睛,耐心聆听,认真感受音乐背后承载的情感,尝试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古诗,同时它也被改编成了歌曲,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认真地聆听、细细地品味,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站在语文视角,将这首古诗诵读出来,体会它承载的内涵——对生命顽强的赞颂,与友人惜别的不舍。在聆听音乐、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切实感受音乐语文融合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与美术融合,看音乐达到情感共鸣

聆听音乐是多感官教学的前提,但对音乐的跨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上,还应该尝试与视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得益于视觉感知的辅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显立体化,可以进一步弥补听觉传递音乐效果模糊不清的问题,强化对音乐的识别、记忆力。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将音乐与美术融合在一起,督促学生多看音乐,与音乐作品实现情感共鸣。不可否认,同一首音乐可能可以表达出多种情景,但其本质的情感是不变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切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要求他们反复聆听同一首歌曲,感受多种音乐情景,并尝试用绘画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不同场景描绘出来,深化认知。在学生结束绘画、与他人交流分享后,建议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示自己从网上搜索到的、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音乐呈现出更丰富的内容表达,促进学生全方位理解音乐的内涵,与创作者达到共鸣。

(三)与体育融合,调动身体动作演绎音乐

在聆听音乐、构建音乐情景、观看相关的图片视频后,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会有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还会更进一步融入,此时就会不自觉地受到音乐感染,身体开始有节奏地摆动,为此教师可以将音乐与体育衔接在一起,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让他们用个人理解,以动作演绎作品。值得一说的是,对低年级尤其是不曾接触过专业化音乐、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言,可能在舞动的过程中会显得凌乱,这时教师要发挥自我辅助者的角色价值,为音乐设计专属的、贴切的舞蹈动作,先进行示范,再鼓励学生模仿,甚至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生成更多不同的舞蹈动作,随意地摇摆身体、舞动起来,此举不但能深化学生对音乐、体育等课程的理解,同时还能营造出更活跃的现场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地带领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认真品位欣赏音乐。

(四)与自然融合,调动嗅觉深层品味音乐

人们常常在说“鸟语花香”,事实上,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听着鸟的叫声,闻着花的香味,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样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小学音乐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本位课程与自然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调动嗅觉,更深层次地品味音乐。举个例子,在《春之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离开教室、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包裹的环境下,闭上眼睛认真聆听这一首音乐,试着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春天到来后现场的泥土芳香、小草冒出头来带来的不同气息,在饱满情绪的基础上试着演唱歌曲,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作者对生命和希望的赞美。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课改的主要目标,为此音乐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教师开始启用创新教学法实施授课,意在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本位课程中融入其他科目并应用多感官体验教学法,这是不错的选择,得到了不少教师的推崇,它能丰富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提高学习成效。为此教师要尝试将音乐与语文、美术、体育、自然等课程融合在一起,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引导大家尝试用身体动作演绎音乐,如此多举措并行,可以快速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程琳 . 融合多元感官,感受音乐之美——浅议“多感官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1(13):80-82.

[2] 魏香英 . 例谈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教学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究 ,2020(24):113-114.

[3] 刘雪. 多感交融: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探索 [J]. 考试周刊 ,2025,(03):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