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教学中开展创意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吴洁

惠民县实验幼儿园 山东省 滨州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艺术作为五大教育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的观点,强调了要在幼儿园教学中积极培养幼儿在艺术领域创造与表达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创意艺术教学是指要脱离书面的限制,使幼儿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不局限于纸面绘画,而是要从艺术多样性的角度了解艺术活动的多元化,在这个有着实践特性的艺术活动中发展创造能力。为此,幼儿园在构建艺术教学活动时也要脱离固有认知,而是从创新的视角对艺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艺术教学活动成为促进幼儿手脑结合催生想象创造能力的载体。在幼儿园创意艺术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能激发幼儿好奇心与创造意识的环境氛围,充分挖掘幼儿的自主性与想象力。

一、搭建艺术活动环境,营造主题艺术氛围

幼儿处于心智发展初期,他们通常表现出好奇心旺盛、可塑性较强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要把握幼儿的这一特性,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营造促进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氛围。为此,在开展创意艺术活动时,首要步骤是搭建艺术活动环境,通过构建出趣味性强、主题鲜明、充满艺术元素的活动环境,使幼儿产生兴趣并愿意主动投入到艺术活动的探索中来。

例如:在以“优美田园风光”为主题开展创意艺术活动时,考虑到部分幼儿对“田园风光”这一概念较为陌生,教师便要先搭建活动环境增强幼儿的浸入感。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选择生活中易取易得、物美价廉的草秆、麦秆、竹子等风干植物制品作为布置教室的材料,利用棉花、玉米叶、草编蜻蜓等富有田园特色的道具作为装饰物,使幼儿对“田园风光”形成直观印象。

二、丰富艺术活动材料,丰富幼儿创作选择

在创意艺术活动中,进行材料开发也是重要步骤之一,材料的选择要贴近日常生活,并体现出多样性,尤其是要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二次利用,从中还可渗透环保观点。因此,幼儿园创意艺术活动中的材料开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基础性的美术创作材料,便于幼儿完成基本的操作,另一方面是构思借鉴材料,旨在为幼儿激活创意灵感。通过丰富艺术活动材料的类别,使幼儿在艺术创作中有更多选择。

例如:教师要求幼儿以“海洋世界”为主题制作一幅立体画,并提供了三种材料。一是艺术创作的专业材料,包括水彩笔、颜料等,二是包括树叶、小石头、贝壳在内的自然材料,帮助幼儿认识自然材料的巧妙用处,三是塑料瓶、纸板、积木块在内的人工材料,供给幼儿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幼儿在制作立体画时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促进他们在这个创意构思的过程中拓展思维。

三、设计创意艺术活动,激活幼儿创意灵感

创意艺术活动中侧重激发幼儿的自主参与和想象创造,为此,在策略选择中也要秉承多元化、多样性的原则,既要彰显艺术课程特性,又要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为了使幼儿在创意艺术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实践体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心智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创意艺术活动,使幼儿对艺术的理解不局限于常规的美术、音乐中,而是能够激活创意灵感,在艺术实践中融入更多有个性的创想。

如:开展“小小时尚设计师”的创意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在基础服饰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意,设计出个性化的时装作品。这个活动不是简单的绘画创作,而是要让幼儿在认识基础服饰功能的基础上,画出创意时装设计图,然后利用贴纸、羽毛、颗粒积木、拼贴布等材料装饰服装,完成对服饰的手工制作。最后设计服装展示环节,让幼儿穿戴好自创的时尚服饰,进行歌舞律动或时尚走秀。

总而言之,创意艺术教学活动区别于常规美术教育活动,其强调了从艺术价值的层面进行深化拓展,将艺术素养与创造力联系起来,使得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不仅能够积累学习经验,还能够在对艺术实践的探索中初步发展审美意识,满足“立美育人”目标下对幼儿积极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创意艺术活动是帮助幼儿陶冶情操、自我表达、想象创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基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营造氛围、开发材料、创新策略,由此来推动幼儿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搭建活动环境、选择活动材料、设计活动主题和艺术参与形式,以多样化的创意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唤醒创意灵感,促进幼儿艺术领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媛媛 . 创意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结合研究 [J]. 新课程 ,2021,(52):102.

[2] 闫艳 . 创意艺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J]. 幸福家庭 ,2021,(1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