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改实践

作者

胡霞

乐山市龙泓路小学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明确要求美术教学需“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美术与生活、文化的关联”。项目式学习(PBL)以“真实项目任务”为核心,通过“提出问题 - 规划方案 - 实践创作 - 展示评价”的完整流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与新课标“实践导向、素养培育”的要求高度契合。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仍存在诸多与新课标脱节的问题:部分教师将教学聚焦于“技法训练”,如陶艺教学中仅教授拉坯、上釉等技能,忽视学生的创意表达;创作主题多由教师指定,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导致学生缺乏创作兴趣;教学评价以“作品完成度”为核心,忽视创作过程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陶艺社团作为小学美术实践的延伸平台,其“破碎的艺术”主题展评项目,以“如何将陶艺创作中的破碎作品转化为艺术展品”为核心问题,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的困境。

二、教学目标素养化重构,锚定项目式学习的育人方向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多以“掌握某一技能”“完成某一作品”为核心,如“学会陶艺拉坯技巧,完成一件陶罐作品”,缺乏对核心素养的系统规划。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改实践,首先需实现“教学目标素养化重构”,将单一技能目标转化为“知识 + 能力 + 素养”的融合目标,锚定项目式学习的育人方向。

三、项目任务生活化设计,搭建技能与实践的关联桥梁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真实任务”,传统美术教学中“脱离生活的创作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教改实践需通过“项目任务生活化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兴趣需求中挖掘任务素材,搭建美术技能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桥梁。“破碎的艺术”主题展评项目的任务设计,正是以“生活中的破碎现象”为切入点:首先,提出生活化核心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破碎物品往往被丢弃,如何通过美术创意让这些‘破碎’转化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其次,拆解任务为“生活化子任务”,如“收集破碎物品”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校园中的“残缺”事物,“设计展示方式”可结合校园文化节、班级文化墙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化的任务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更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美术实用价值的认知,实现“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探究式推进,激活学生的自主创作思维

传统美术教学多采用“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的单向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改实践,需通过“教学过程探究式推进”,构建“教师引导 - 学生主导”的探究流程,激活学生的自主创作思维。“破碎的艺术”主题展评项目的教学过程,遵循“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 协作交流- 实践优化”的探究逻辑:在“问题驱动”阶段,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破碎物品、播放传统修复技艺视频,引导学生提出“如何修复更美观”“如何赋予作品新意义”

等探究性问题;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实验尝试、记录反思,自主探索破碎作品的重构方法;在“协作交流”阶段,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如“用树脂材料填充裂缝的技巧”“将碎片组合成新造型的思路”,通过交流碰撞思维火花,优化创作方案;在“实践优化”阶段,学生结合交流成果修改个人作品,教师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而非统一示范。探究式的过程推进,让学生从“被动模仿”转向“主动探索”,在自主思考与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五、展评环节互动化创新,完善项目成果的多元反馈

传统美术评价多以“教师打分”“作品评优”为主,忽视学生的过程表现与个性化表达,也难以全面反映项目式学习的成效。教改实践需通过“展评环节互动化创新”,构建“过程 + 成果、个体 + 集体、自评 + 互评”的多元展评体系,完善项目成果的反馈机制。“破碎的艺术”主题展评项目的互动化展评,主要包含三个环节:一是“过程性展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班级学习墙、线上学习平台,展示学生的探究日志、设计草图、半成品作品,让学生实时了解他人进展,教师则通过过程展示跟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二是“主题展评活动”,以“画廊漫步”“作品解说”“投票评选”等互动形式开展,如学生手持自己的作品,向同学、教师、家长讲解创作思路,观众则通过“点赞贴”“评价卡”反馈对作品的看法,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解说奖”等;三是“反思总结会”,展评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教师则结合过程表现与展评成果,进行综合性总结,肯定学生的创新点,提出后续改进建议。互动化展评不仅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成效,更能让学生在交流与反思中,提升艺术表达能力与审美判断能力,形成“实践- 展示- 反思- 提升”的良性循环。

六、结束语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改实践,以“破碎的艺术”陶艺社团主题展评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学目标素养化重构锚定育人方向、项目任务生活化设计搭建实践桥梁、教学过程探究式推进激活创新思维、展评环节互动化创新完善反馈机制、教改成效立体化延伸推动长效转型,有效破解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实现了“以生为本、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这一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推动小学美术教改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夏雪梅 . 项目式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 STEAM 课程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王大根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实践 [J]. 中国美术教育,2023(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