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双师模式探索

作者

岳伶娟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中学 810012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海量优质资源。而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初中数学教师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注重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在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双师模式的新型教学形态,通过线下教师主讲与线上名师辅教的方式,将平台资源深度融入课堂教学,解决以往课堂中可能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推动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

一、明确构建原则,坚持以生为本

双师模式的构建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遵循资源适配、能力导向、动态生成的原则。首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精准筛选平台资源,确保内容与教材同步、难度梯度合理。其次,需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双师协作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体验。最后,要重视课堂生成,双师需根据学生实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资源机械套用。也就是说,双师模式的建立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而服务的,而不是学生单方面被动地配合双师的教学活动。

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基于上述原则,双师模式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线上教师通过平台发布“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校园中的数学现象,并通过预习测试分析学情,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层次。课中,线下教师基于分层的教学设计,创设“鸡兔同笼”或其他问题情境,结合线上资源展开教学,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后,线上教师推送个性化的巩固练习,并鼓励学生录制视频分享解题思路。

二、把握核心要素,优化教学流程

双师模式的核心在于“双师协同”与“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教师应该抓住这两个核心要素优化教学流程。首先,要明确分工边界,线上教师以课前和课后的启发、指导和解决学习难点为主,线下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即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不能本末倒置。因为线下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交流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所无法代替的。由此构成的流程,就是线上教师提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线下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再由线上教师加强巩固,解答疑问。

当然,这种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线上线下也可以在各个教学阶段都进行配合,但仍然要坚持以线下为中心。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线上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引入数学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线下教师则组织学生用拼图法自主推导,并针对学生操作中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过程中,可以由线上教师配合,通过“随机点名”“分组竞赛”等平台功能提升互动性。最后,通过分层作业和学情反馈实现巩固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可以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较好地建立起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

三、根据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完善

双师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其灵活性与适应性。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把握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完善。其一,根据学情差异调整资源组合。例如,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薄弱,可减少线上自主探究比例,同时丰富线下资源。其二,要根据教学反馈优化协作机制,例如当发现线上讲解节奏过快时,线下教师应增加交流互动环节,增强对学生的激励,提升其学习效率。最后,要根据技术发展迭代教学方法,比如结合平台新增对 AI 工具的使用。

如“二次函数”,双师模式的动态调整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在知识传授层面,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这一学习难点,线上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增加动画演示“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随系数变化”。在能力培养层面,当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最值求解”环节出现困难时,线下教师可以将问题拆解为多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同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层面,面对部分学生信心动摇的情况,可以结合平台中资源进一步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双师模式,通过线上资源共享、线下深度互动、动态反馈调整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该模式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升级,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资源、教师、技术的协同共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双师模式可进一步向“人机协同”“跨校共研”方向深化,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雪丽 .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 ,2022.

[2] 张欢 . 基于 ICAP 框架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初中数学课例应用研究 [D]. 南昌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