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做中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李丽娟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子中学 6502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正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然而,当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重结论记忆轻过程探究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科学探究能力薄弱。尤其在县域高中,受实验资源有限、教学理念传统等因素影响,探究式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做中学”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理念与高中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高度契合。将“做中学”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因此,探索基于“做中学”的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模式构建:搭建“做中学”导向的探究教学框架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需突破传统“讲授 - 接受”的教学范式,建立以“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通过三大维度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从“教材中心”到“问题驱动”
传统化学教学多围绕教材知识点展开,而“做中学”引导教师将知识点转化为真实问题。例如,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教师不再直接讲解概念,而是创设“如何提高合成氨转化率”的工业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数据测定、结果分析等实践过程自主建构平衡原理。高中学校通过“生活化学问题库”建设,收集食品保鲜、水质检测等真实问题作为探究素材,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化学原理。
(二)从“教师演示”到“学生主导”
“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将教师主导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探究实验。对验证性实验,教师可改造为探究性任务,如将“乙烯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改为“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最佳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反应变量、分析实验现象。学校通过“实验探究工作坊”,为学生提供自主选题、自主操作的平台,使实验教学成为知识建构的重要载体。
(三)从“单一实验”到“项目整合”
基于“做中学”的系统性原则,探究式教学需将分散的实验内容整合为项目式任务。教师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跨单元探究项目,如“水质检测与净化”项目,整合水的电离、离子反应、胶体性质等知识,让学生通过采样分析、方案设计、净化实验、成果展示等系列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种项目式整合使“做中学”的实践过程更具整体性与探究性。
二、实践路径:实施“做中学”驱动的探究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活探究动机
真实情境是“做中学”的起点,通过生活化场景再现与学科化问题植入,搭建从生活到化学的认知桥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发现问题本质并萌发探究欲望。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中,教师不仅展示校园铁制栏杆锈蚀的特写照片,还播放栏杆三年间锈蚀过程的对比视频,结合雨天后操场围栏锈迹斑驳的实景观察,提出“如何设计方案延长校园铁制品使用寿命”的探究问题,让学生结合家庭铁锅防锈、自行车保养等生活经验,自主提出“涂漆防护”“镀锌处理”等假设。
为增强情境的直观性与典型性,高中专门建立“化学情境资源库”,系统收录工业合成氨的生产流程视频、实验室常见误差案例分析等素材。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教师先播放牛奶在不同温度下变质的时间对比实验视频,再展示不同保鲜条件下面包发霉程度的实物照片,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对“温度、浓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深度思考,使抽象的反应速率概念与食品保鲜、工业生产效率等实际应用场景紧密联结,让学生在真实问题驱动下主动开启探究之旅。
(二)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落实“做中学”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阶梯式任务,使探究过程有序推进。基础层任务聚焦基本操作技能,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通过规范操作训练培养实验素养;提高层任务侧重方法探究,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创新层任务注重综合应用,如“设计简易电池装置”,鼓励学生将原电池原理转化为实践成果。
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学中,设计“从植物精油中提取有机物”的阶梯任务:先通过蒸馏实验掌握分离方法,再通过成分鉴定学习官能团性质,最后通过产品提纯实践综合应用知识,使学生在递进式实践中深化理解。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强化探究成效
“做中学”理念下的评价需突破传统纸笔测验局限,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实验记录单”“小组互评表”记录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合作有效性、问题解决能力;终结性评价侧重探究成果的质量,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创新方案的可行性。开发“化学探究素养评价量表”,从“实验设计、操作技能、数据分析、结论推理”四个维度进行等级评价,并通过“探究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分享实践心得,在交流反思中提升“做中学”的实效。
三、结束语
“做中学”理念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科学指引,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培育素养。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主导、项目整合的模式创新,以及情境创设、任务设计、多元评价的策略实施,高中化学教学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 的转变。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做中学”与化学课程的融合,开发更多本土化探究资源,培养教师的探究教学能力。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才能真正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云 .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D]. 福建师范大学 , 2007.
[2] 黎容武. 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辽宁师范大学,2007.
[3] 韩竹海 .“做中学”学习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以“高中化学第一课”为例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4,(08):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