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衔接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创新
杜娜伟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
前言
高初衔接期是学生奠定今后学习方法及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中学生物学知识的深度和思维方式都将发生改变。那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将会对高中生物学学习影响深远。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在中学生物学的学习中更好地适应中学生物学的发展。
一、利用情景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之路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导入或者创造一些形象鲜明具体的情景。通过这种情景的引导,会使学生产生感官刺激,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情景,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给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探究怎么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拓展学生的学习之路。
例如《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高一生物学教材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有关埃博拉疫情的相关资料,主要介绍该病毒如何将灾害与病痛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待视频结束后,教师开始提问:“埃博拉是无细胞的,但为何一出世就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这种直观感受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病毒与细胞、细胞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参与到“由生态圈到细胞”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加强了学习方式的培养。
二、运用概念图的方法建立学生的思维结构
概念图是一种将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的方法。概念图就是以连线为界,以节点为结点,以概念之间的关系为界的图形法。概念图的应用,使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组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可以快速地将所学的知识在脑中搜索出来,然后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求解。
教学中可以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作例,当课上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们画出细胞及其衍生的知识图表。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基本形态。然后还可以在每一个概念的旁边,再加上相应的特点,例如: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细胞核与核膜不相连。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对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对细胞的整体认识,加深了知识的记忆。
非常必要的。
可以用《受精作用》这一生物学课程为依托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性的提问:“卵子和精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学生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研究某些有机体(例如,蛔虫)是如何受精的。由此为背景,学生自主完成了整个蛔虫受精的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完成了对蛔虫受精后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探索。而学生们在做实验的同时,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且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最后,各组对授精的过程及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基本原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四、通过比较归纳加深学生的思维认识
对比归纳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似的、有联系的东西相互比较,发现其不同之处,并加以概括。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加敏感的认识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和关系,从而深化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归纳能使零碎的知识系统起来,使之便于记忆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人教版高一生物学课程《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实验基础,在本课程中,教师将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与噬菌体感染试验进行了比较。从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等几个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例如,肺炎双球菌转换试验包括向老鼠注入各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并观察老鼠的生存和细菌种类的改变;噬菌体感染试验是通过对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来跟踪其在细菌中的活动。尽管做不同的比较试验却依然保持 DNA 是一种遗传材料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DNA 和RNA 的分析,得出 DNA 是一种重要的遗传信息及基因载体。经过这样的比较和总结,使学生加深 DNA 是遗传物质这一基本观点的同时也拓宽了对 DNA 的思维认识。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学衔接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因此,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中学生物学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打下学习方式多维思考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这样的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利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在实验课上,由学生主导完成实验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启发思维主动学习,还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模式。学生能够从实验研究中锻炼出,提出问题、给予假设、设计方案、控制变量、分析数据、总结结果等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是
参考文献
[1] 张馨方.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J].中学科技 , 2024,(09): 6-8.
[2] 边丽荣.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J]. 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