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
邓伟坚
广东省封开县江口街道中心小学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教师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一定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思维,进而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一)探究专业发展核心要素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从不同领域出发,落实系统知识内容 [1]。随着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其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有机整体。
(二)新时代美术教学发展价值
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特殊的时代价值。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承担着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教师积极将其他学科内容融入美术课程中,不仅可以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校本教研引领开发
学校要重视美术学科的建设和完善,教师通过组织专业化的美术教研会,让教师有机会在教研活动中使得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师通过“主题式教研”围绕教学主题落实系统化深度研究[2]。例如,教师选择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美术教学,构建趣味性美术课堂,以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玩具乐园》为例,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民间玩具,将更多的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专业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能力创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充分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玩具。
(二)名师工作室示范引导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形式,帮助教师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例如,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 变呀变,转呀转》教学中,教师能够落实跨校联合备课,经过不断地修正和打磨,从而设计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自身设计能力,让其在反思过程中得到进步。
(三)高校协同助力成长
教师通过深化学校之间的联系,构建科学培养机制。学校通过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和专业优势,给予教师成长更多的支持,通过落实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小学作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理解和感悟教材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增加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学校通过构建系统化美术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可以有效收集整理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可视化方式记录教师职业发展历程。档案袋主要是课程资料,学生资料,教学反思等内容,此类结构化档案的建立,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性同时,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实现教学水平和艺术素养的不断上升。例如,某学校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进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校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解决集中培训的难题,使得教师成长档案得到有效完善。
(五)深化教学反思实践
1、行动模式的深度应用
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通过问题导向,行动改善等方式,将教学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这种真实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同时对其专业发展意识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组织教师建立“三轮两反思”的研究机制,实现教学设计的持续优化,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学科本质和教学规律相关内容,通过教学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2、叙事研究策略的多元化推进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实时的教学日志,通过整理教育事件,提高教师提高专业能力自觉性。当前,许多学校都落实了常态化记录机制,通过撰写高质量反思案例同时,实现教学活动的多元推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还可以设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专项奖励,针对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特别是在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营造重视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让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和互助,从而更好地关键专业性极强的教师团队,为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进而肩负起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时代使命。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将个体努力和外部环境有效结合,通过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发展载体,深化教学反思。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合力背景,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从而减负新时代美术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学习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妍彦 .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8-11].
[2] 成文光 , 赵素萍 .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对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美术教师专业现状的调查 [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5,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