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王修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柘汪中学 222000
摘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或者在教学条件和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改进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意义重大。然而,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过于正式和单一、教学范围狭窄、内容匮乏等问题。要求教师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实验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及参与操作的过程中,增强课堂体验感,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生电、水变水蒸气等,这些物理现象无不体现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开展实验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些充满趣味的物理小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内容,还能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不只是教师展示实验操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参与实验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由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对于一些难以讲授或者学生不易理解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物理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物理知识,以实验操作导出物理结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确保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
在初中教育阶段,抓住学生的兴趣心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的讲解,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动手参与物理实验,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意义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测量电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还要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流表的读数技巧,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组织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并与其他学生探讨小灯泡的发光原因,使学生知道灯泡越亮电流越强以及灯泡越暗电流越弱的知识,以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
(二)基于教材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应参照物理教材所讲的知识内容,但依据课本并非是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有所创新,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每一步实验操作任务,确保物理实验教学成效。一方面,教师要对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加以改造,适当增加教材上没有的物理小实验或者对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创编新的实验例题,尤其对于当前教材更新周期长的问题,及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既符合物理教学发展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教测量电功率时,应让学生掌握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试验器具,指导学生参考课本教材实验内容操作实验,并引导学生回忆测电阻实验,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构建实验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实验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将重难点问题理解透彻,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实验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生冲突,使学生很难完全投入实验活动中,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创设实验情境,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释放出来,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传统物理实验的认知,将学生的思想聚焦于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配合教师完成实验。例如,在教“焦耳定律”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电热与电流、电阻与通电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焦耳定律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电器通电后伴随热现象的例子,自然地导入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观察物理实验中认识电流的热效应,学会用焦耳定律计算,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形式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除了要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还应注重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以此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以往的物理课程考试中,为了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会采用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进行检验,而物理课程考试多以纸质考试为主,重在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物理知识点,缺少实践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完善课程评价标准,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检测学生对磁场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时,教师除了设计卷面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回顾课堂实验内容,动手操作实验,并将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下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增强物理课堂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提高实验教学的频率,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实验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实现物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协调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04).